第506章 天聰汗在虎視天下(上)(1 / 2)

閏月二十,京城在舉行國祭,女真則班師回家。

國祭隻有牌位,骨灰葬在白登山,這是山西百姓的要求,皇帝就坡下驢給了太歲封號。

天子可以冊封神位,幾乎做皇帝都乾過這事,以此顯示正統,萬曆還冊封了關羽伏魔大帝和嶽飛帝君之號,沒什麼特彆。

國祭挺隆重,皇帝親自去太廟。

但悲傷不是國祭的主題,無人真正悲傷。

無數信使日夜奔馬,穿梭在山西和京城之間。

到忠勇伯頭七之日,大勢已定。

山西官員聯名上奏,奉聖諭建太歲廟安撫百姓。

太行商號安穩,士紳一致認為陸公留下完善的經營監督程序,期待忠勇伯繼承爵位有朝一日到山西。

各總兵也上奏宣誓效忠,守護右翼地區。

陸天明正妻張世菁決定留守歸化,既是為了守夫君功業,也是為了安定人心。

崇禎聽聞她有遺腹子,反正以後會被追封,乾脆好事做到底,直接冊封為侯夫人,京城張氏為伯夫人,其餘妾身一律為一品誥命。

這皇恩非常大氣,人畢竟死了,夫人和遺腹子的地位,直接決定商號的安穩,皇帝這是想通了,才反應過來。

京城張氏、平陽李氏、太原郡主、河曲楊氏、歸化張氏,這一連串下來,商號完全是女人做主錢糧。

皇帝也準備繞開朝臣,繞開武勳,以雌製雌,讓女人管女人。

大概一過年,國本大宮的皇後就會駐留山西督繳稅額,否則朝廷彆想得到山西的銀子。

南京勳貴和六部隨後上賀表,慶祝本朝大捷,收複故土。

總之,死了一個欽差,大冬天的,中樞竟然其樂融融。

大明朝的一切都逆反人間正常規律,處處透露出下行勢力的腐朽之氣。

作為上行勢力,遼東的大金國也與曆史中的新勢力也不同。

朱明治理遼東二百多年,作為一個邊鎮,一直是個稅賦補貼的地方。

哪怕巔峰期有將近四百萬百姓,都沒有大規模開墾土地。

十五萬駐軍,加上家眷,就占遼東兩成人口。

遼西走廊人多,且是鹽課提舉司所在,人口占兩成。

遼陽是遼東的中心,人口大概占到四成。

但這地方一直是商業為主,本溪、撫順等是以礦產為主。

萬曆朝之前,大明商人到遼東,把草原的皮貨、牲口和山裡的藥材、東珠等銷往全國各地。

大多數百姓依附於商業和礦產而活。

三岔河、大小淩河、遼河等河流又沒有河堤,遼河西邊是無邊無際的沼澤和水泡子,夏季一片汪洋,冬季一片冰淩。

二百年來,遼北小規模衝突不斷,遼南人煙稀少,隻有小兵堡內幾百名邊軍順帶開墾了一點田產。

這樣一個地方,離開大明朝輸血,完全活不了。

正因為這個原因,大明的士大夫從未把女真當成一個滅國隱患,哪怕努爾哈赤占據遼東,幾次朝議,都認為女真遲早會自己崩潰。

儒家迂腐的道理符合士大夫一貫的偽善認知,根本沒想過女真的殺性。

努爾哈赤不僅養活不了遼東百姓,女真人少,他還管理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