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臊得慌(2 / 2)

“好了,小七是擔心哀家嘴拙,被百官你一言我一語給堵得說不出話,這份心意哀家收到了,你們爺倆各忙各的去吧,哀家可不用你們送。”

葉夏眉眼間笑意蘊染,揉揉顧墨塵的頭:“你皇阿瑪是一國之君,在朝堂上,既睿智威嚴,又霸氣側漏,皇瑪嬤今日在朝堂上是什麼事都沒遇到,而且放足和禁纏足得到文武百官配合,相信很快就能在全國範圍內展開。”

顧墨塵:“禁纏足和放足於國於民有利,這不是壞事,全國範圍內展開是必然的。”

皇帝和太後還在殿外,文武百官即便已從地上爬起,也不敢邁步在兩位大佬前麵離開,不過,這會子倒是用不著多有顧忌,一個個抬袖擦拭額頭上汗漬。

待康熙的禦輦和葉夏的鳳輦離去,殿內方傳出聲響。“咱們回府後真要看婦人們的小腳啊?”

“聖上口諭,有專人在旁盯著,你敢抗旨?”

“我家小孫女正為纏足喊疼哭個不停,我得趕緊回府,讓家裡人給幾個大的放足,彆再給小孫女繼續纏腳。”

“我府上的倆閨女纏足有兩年多了,我也得趕緊回去,讓夫人給她們放足,不然,這官真要做到頭了!”

聽著耳邊傳來的低語聲,胤褆和長華互看彼此一眼,哥倆並肩同行,走向殿外。

“七弟!你怎麼在這?”

看到顧墨塵在殿外站著,長華當即笑著打招呼。

“是啊,七弟,你咋跑到這來了?既然來了,咋又不進去?”

胤褆在顧墨塵頭上擼了一把,滿眼都是笑意。

“昨個聽皇瑪嬤說今日要來上早朝,一問得知是為放足、禁纏足一事,我有些放心不下,一大早就跑過來聽聽。”

顧墨塵如實說,他不喜歡玩心眼,尤其是在兄弟親人間。

“那你肯定也聽到了,咱們皇瑪嬤厲害著呢,說實話,我對咱家皇瑪嬤是崇拜極了!”

顧墨塵和長華走在胤褆塵左右兩側,這會兒胤褆是半點都不掩飾他對葉夏的崇拜:“皇瑪嬤就朝那一站,彆提多有氣勢了,而去滿朝文武白瓜被皇瑪嬤說的麵紅耳赤,若是那會他們腳下有個地動,八成全都想鑽進去。”

“皇瑪嬤和老祖宗一樣厲害。”

這話是長華說的,在他眼裡,一直以來都覺得太後,他家皇瑪嬤是一個親和,沒有什麼脾氣的人,熟料,今日朝堂之上,

太後出場就流露出滿身威嚴,說話聲音不是很響亮,卻不怒而威,字字珠璣,清晰地殿內回蕩,飄入每個人耳裡,這樣的太後像極太皇太後,卻又和太皇太後稍有不同。

譬如太皇太後發怒時,神色間怒意明顯,而太後至始至終從容淡然,傳遞給人的卻是鋪天蓋地的威壓。

“嗯,我有聽到皇瑪嬤說的每個字和每句話,皇瑪嬤確實好厲害。”

顧墨塵很肯定附和。

康熙在早朝上的一番敲打,及殺雞儆猴,及最後的煽情之語,簡直就是戲精上線,把文武百官的心最後攪得無不起起伏伏,

感動皇帝對他們的用心,深覺自己要是不好好為朝廷,為百姓做事,對不起皇帝的期盼,尤其一想到皇帝又是發怒,又是歎氣,

和最後那句痛心,更是把所有官員的愧疚全給激發了出來,就這樣,文武百官懷著萬分複雜的心情,走出宮門,上衙的上衙,

回府的回府,而上衙無法回府的,乾脆吩咐候在宮門外的家奴帶話到府上,迅速執行太後和皇上的放足、禁纏足令。

讓所有官員不意外的是,早朝那會,京城裡熱鬨得很。不為百姓做事,縱著家人欺男霸女,府中後院養揚州瘦馬的貪官,一個個被抄家,看著那些貪官的家眷被從大宅子裡押出來,百姓們高興得直拍手。

待早朝散後,葉夏這個太後的懿旨被侍衛們在各個城門口貼出,立時引起更大的轟動。

放足!

禁纏足!

於國有利!

於民有利!

違令者,家中有想通過科舉入仕的學子,不得參加科考,有功名在身的,直接摘除功名做回白身,這是針對要考科舉的學子補充的,

旁的,則在康熙元年頒發的違令纏足、不放足的懲治措施上,有加重刑罰。譬如父做官,府中女眷繼續纏足,則直接削去官職。

當百姓們看到,亦或是聽到有人說,太後要辦女校、製衣廠等廠子,給女校畢業的女子提供工作崗位,而這些女子日後會像官員一樣,

有考核,工作好的,崗位有晉升的機會,反之,會被下調崗位,還有廠子裡招手的務工女子,隻要身體健康,隻要沒有纏足,上工後,也有晉升的機會。

不管是女校,還是進廠務工,都沒有身份限製,前提是天足和放足女。百姓們高興極了,短短時間就把這一個個好消息在京中傳開,且無不高興得連連拍手稱讚,讚揚皇帝英明,頌揚太後為民的心意。

婦人們得知懿旨內容,感性的坐在屋裡直抹淚,理性的,有望著窗外自由飛翔的鳥雀發呆的,有望著自己一雙小腳想著心思的;

年幼的女娃娃們高興得又蹦又跳,她們終於不用在被家裡人強行纏腳丫子,她們能像哥哥弟弟們一樣,穩穩地走路,走長路,

不擔心一個不慎就會摔跤,不用在走哪都需要丫鬟扶著;纏足數年的少女們,坐在規範裡看著丫鬟碼子幫她們解開纏腳布,

幫她們放足,她們捂著嘴又哭又笑,想到自己也能去上學,學成還能到太後辦的廠子裡工作,興奮得在心裡一個勁歡呼。

當然,有人開心就有人心情抑鬱了,如那些養揚州瘦馬的人,如那些倒賣揚州瘦馬的商人,這一放足、禁纏足全國推展開,他們的生意勢必受影響,不,不是受影響,是多半不能再做。沒人買啊,養再多瘦馬又有何用?

當官的為了頭頂的烏紗帽,不敢收,想送禮的買回來送不出去,揚州瘦馬這門生意,必然無法再進行不下去。

“纏腳都是大戶人家自己跟風整出來的,與太後有何乾係?太後用不著給那些纏腳保守精神和身體摧殘的女子道歉,是她們的家人該向她們道歉。”

“對,太後多好啊,開辦惠民醫館,不僅讓咱們老百姓看病便宜,每個月還設一天義診,且那年大雪災,太後都親自出宮去災區救治咱們老百姓,這麼好的太後,可用不著向咱們大家夥道歉。”

識字,有點見識的百姓,聚在一起,談論著懿旨內容,一個個都在為葉夏這個太後說話,覺得太後完全用不著向天下百姓,向那些裹足的女子道歉。

“纏足是陋習?是對女子精神和身體的摧殘?三寸金蓮很醜陋,是一種病態,甚至是變態審美?”

“怎麼,你對太後懿旨上的內容有異議?”

“王兄,你不覺得三寸金蓮美嗎?”

“問我這話前,麻煩林兄找雙三寸金蓮脫掉鞋襪好好看看。”

“王兄,莫非你家有正在纏足的女眷,若有的話,你身上這舉人功名怕是要……”

“李兄,你彆在這亂說,我家沒有妹子,就一個姐,早出嫁五六年了,我回頭就找我姐夫,讓我姐趕緊放足。”

“那你對太後懿旨上的內容為何生出質疑?難道你不知道那所謂的三寸金蓮是怎麼來的?”

“女人不都那樣。”

“太後的懿旨上,把纏足的起源說的清清楚楚,是咱們男人中的一部分人心裡病態,覺得小腳是種美,哦,不對,不是小腳美,是有一雙小腳的女人走起路弱不禁風美。”

“皇上英明,有那欣賞小腳美的,家裡有女眷纏腳,違令不放足的,取消科考資格,身上有功名直接削掉做回白身,要是真有這種人就好咯!”

“不會有人想不開鬨事吧?”

“鬨吧,這次的放足和禁纏足是由皇上和太後親自主持的,鬨事的,怕是要被支持這項政令,支持皇上和太後的百姓們用唾沫星子給噴個半死。”

“皇上以身作則,都下令禁止小家女子參加選秀,朝中的大人們不得緊跟著皇上的步伐行事,我個人覺得吧,這次的放足、禁纏足令,定能在整個大清徹底展開。”

一家裝修雅致的茶樓內,不少書生聚在一起,亦在談論著這次的放足、禁纏足令。

“各位慢聊,我得回家一趟。”

一位看著穿的略有些寒酸的書生起身和同窗們打了聲招呼,就匆忙下樓離去。這位書生在京中一學院進學,今日學院放假,

便和同窗外出到茶樓會友,沒想到碰見一件天大的喜事,他需要立馬回家,把喜事告訴家人,好讓妹妹提前做好準備,參加太後開辦的女校選拔。

書生家住京城三十裡地外的一個村落裡,是耕讀之家,家中上有父母和倆兄長,下有一妹妹,兄長皆已成家,妹妹今年十三,跟著他有識字學算術,是個聰明的女孩子,要是能被太後開辦的女校選中,那麼他妹妹將來肯定有大出息。

慈寧宮。

“你做的很好!皇額娘很高興你有份擔責的心,很高興你能代表咱們皇家向天下百姓,向纏足的女兒家道歉,雖說她們纏足和咱們皇家沒什麼乾係,

但這天下是咱愛新覺羅家的,天下百姓是咱愛新覺羅家的百姓,女兒家小小年紀就要承受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被迫纏足,

這是百姓受苦遭罪,從這點來說,咱們理應擔責。因為是咱們一直沒有把纏足的陋習摒除,才導致纏足自大清入關一直沒有被根除,一直延續至今。“

葉夏沒回寧壽宮,康熙自然也就沒送成,何況葉夏有婉拒,不過,在聽葉夏說要前往慈寧宮向孝莊請安,康熙說什麼都要跟著同行,

說他也去向太皇太後請個安,然後再回乾清宮處理政事不遲,這不,兩人來到孝莊宮裡,葉夏把她在朝堂上那番話,與孝莊簡要續說一番,聞言,孝莊當即麵帶笑容,毫不吝嗇地出言誇讚。

“隻要站住理,又是一心為民,朝臣們心中再有不滿,也得他們拿出反駁的長成來,既然拿不出,他們隻能選擇遵從,不然,就像玄燁在早朝上說的,朝廷不缺官員,我大清不缺人才,不好好做官的,那就乾脆走人,有的是人才填補。”

葉夏眉眼清冷,很認真地說著:“朝廷發放俸祿,要的是為國為民做實事的好官,不是要隻會在朝堂上耍嘴皮子,隻顧著自己私心的官員,就是屍位素餐的官員,朝廷亦不需要。”

孝莊拍手:“說得好,你這話說到皇額娘心裡去了!這有的人啊,初入官場還抱著一顆為國為民的心,待時日久了,他們就忘記初心,

就想著如何從朝廷,從百姓手上扒拉銀錢,好中飽私囊,有的甚至不把百姓的死活當回事,隻顧著貪圖享樂。像這種官員,就得查出一個砍一個。”

“皇祖母說的是,孫兒會加強都察院的職能,會吩咐吏部嚴格考核官員的品行和政績。”

康熙如是說著,聞言,孝莊抬起眼皮子看眼康熙:“那是你做皇帝的事,我和你皇額娘可不從插手朝政。”

葉夏忽然想到什麼,看向康熙說:“對了,玄燁,我不建議官員在國庫借銀子,這銀子好借,想收回卻不容易,尤其有些官員喜歡見樣學樣,

覺得彆人都借了,我要是不借,會不會被同僚覺得不合群,抱著這種心思的官員一旦多起來,國庫的銀子隻怕會被借出一大筆,

等國庫需要銀子的時候,你可以想想,要回來容易不?人都有個通性,往自個口袋裡拿高興,從自家往出掏,那就堪比從他們身上割肉,

想要回來,我覺得不是一般難。還有,你每次外出巡視,在財務上也需謹慎而為,不能給地方上因為接待你,專門興建什麼行宮找借口向國庫借銀子。

要知道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彆看一開始借的數目不大,慢慢的,在你不知道的時候,起初接的數萬兩,會變成數十萬兩,

再變成數百萬兩。等你發現不對時一問,人家用事先準備好的理由做回複,你能怎麼辦?再加上對方哭窮,說一時半會還不上,

你是不是就得給拖延還款期限,又想著法子給對方一個賺錢的門路。但有的人往往貪心不足,會拿著雞毛當令箭,於是壓榨百姓,

魚肉百姓等惡劣事件肯定會如家常便飯上演,而你在宮裡,在對方有意瞞著的情況下,怕是不到事情敗露的一天,很難知道實情。”

康熙南巡,對他乳母一家多有恩寵,葉夏所言,與其說是影射康熙的乳母一家,不如說是在告誡康熙,千萬彆在國庫銀錢方麵犯糊塗。

東巡、南巡、西巡、北巡,是康熙統治時期的政治需要,但就史上南巡的次數和每次的花費,真有點勞民傷財,若能在每次巡遊前做好開支預算,

國庫也就不會被康熙晚年給折騰得拿不出多少銀子,留給雍正一個爛攤子,又要整治吏部,又要充盈國庫,生生讓雍正落下個“抄家皇帝”的綽號。

“皇額娘,兒子沒有大手大腳花錢。”

康熙臉頰微熱,為自個說好話:“兒子外出巡遊,也不是在閒逛。”

葉夏怔了下,就聽到孝莊的笑聲:“你皇額娘沒說你花錢大手大腳,你皇額娘隻是給你提那麼一兩個建議,也沒說你外出巡遊是去玩兒。”

“對的,我就是給你個建議,免得國家需要銀錢時,朝臣想不出法子,你又得發緊。不過,你也彆太把我的建議放在心上,

等皇額娘把廠子都建起來,會努力給國庫繳稅的,除過繳稅和發放員工薪酬,以及維護廠子基本需求,皇額娘掙來的銀錢都給你留著,

到你需要用到的時候,全拿出來給你用。”她一不愁吃二不愁穿三不愁住,出門有宮人跟著服侍,要銀錢是真沒一點用。

“琪琪格,你真舍得?”

孝莊笑問。

葉夏不假思索回應:“我有的住有的吃有的穿,走哪都有人跟著服侍,沒有能用到銀錢的地方,又哪裡存在舍得不舍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