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認乾親(1 / 2)

“彆,千萬彆,是哥的錯,哥不該嘴上沒把門,你宰相肚裡能撐船,就不要和哥哥計較了!”

賀曜皮笑肉不笑地連聲服軟,他可不想被家裡三座大山一塊上思想政治課,見程雋朗隻顧著騎車前行,壓根就不搭理自個,賀曜洋溢著青春少年氣的俊臉上流露出的笑容禁不住多了兩分誠意:

“小雋朗,哥說那話其實沒旁的意思,哥就是腦子一時間犯暈,隨口那麼一說,和你鬨著玩呢。”

程雋朗沒看對方,但清冷淡漠仍夾帶著稚嫩的嗓音漫出唇齒:“留在家。”

簡短三字,落入賀曜耳廓,令其先是一怔,旋即頭搖得像撥浪鼓:

“這個我不能答應,你知道的,這暑假都過去一個月了,我是天天跟著你補習功課,哪裡都沒去玩過,而且長這麼大我從未去過山裡,這次我是一定要前往大梨樹,在那好好逛逛。”

有山有水,等他到那後,可以上山捉野物,可以下河摸魚,然後來個野外燒烤,這會子單單想想那滋味,都覺得心潮澎湃,美得不行。

再就是,眼下雖說邁入八月,但城裡的天氣依舊熱著呢,而山裡邊,聽說夏日吹著習習山風,特涼爽。他要親近大自然,要站在山野間,實地感受大自然帶來的美與舒適,帶來的寧靜與和諧。

想到這,賀曜在心裡連連咳嗽,他怎沒發現自己還有詩情畫意的一麵?臉龐發熱,賀曜眉眼間閃過一抹不自在,隻不過程雋朗並未留意,知識沒納入眸中。

大梨樹。

“婷婷,你鬨著奶奶要來這山窩窩,難道就為了認那倆人做乾爸乾媽?”

考慮到孫女的身體狀況,以及李雪婷說以後每年放寒暑假要來大梨樹住段日子,李奶奶和養子李銘商議後,來大梨樹當日,

就找支書王明達和大隊長江安,提出要在村裡買座空置的老屋,要說這大梨樹還真就有座帶院落的三間青磚瓦房,外觀上有些破敗,

空置時間約莫三年多,曾住著一戶外來戶,房子當初也是這外來戶一家四口建的,但大梨樹誰都沒想到,荒年剛有點兆頭,

某個夜裡,住在青磚瓦房裡的胡姓一家四口像是憑空消失一樣,沒了蹤影。屋裡東西翻得很亂,糧食衣物和家裡主人一樣,皆不見蹤跡。

事情在當時造成的影響不小,有人說這胡姓一家四口是特務,許是露出馬腳,擔心被抓,於是全家人一起跑路;

有的說或許胡姓一家得罪什麼人,被人家神不知鬼不覺給綁了,同時將家裡貴重物件兒洗劫一空,總之,這胡姓一家肯定不會再回大梨樹。

覬覦胡家小院的人不少,但又擔心沾上胡家的黴運,起心思的,隻能忍著酸水,眼睜睜地看著大隊上將胡家的院門緊鎖。三年多時間過去,無人踏足過胡家,院裡荒草叢生,打眼看是真得破敗不堪。

然,李奶奶和李銘在看過村裡三座空置房子後,用兩百塊錢,買下了胡家的院落,作為李雪婷來大梨樹養身體的落腳處。

而另外兩座房子之所以沒有被李奶奶看上,一是房屋實在破舊,修葺特費工夫,二是那兩座房子以土坯做牆,茅草為屋頂,其中一座已顯傾斜之象,

來場暴雨,極有可能坍塌,另外一座則在荒年間死過人。因隻住著一位孤寡老人,大熱天人沒了,好幾天屋裡傳出味兒才被村裡人發現。

這樣的兩座房子,李奶奶自然不會選。

買下胡家的小院,李銘這個養子當即就花錢請村裡人幫忙修葺房子和院落,待把一切整頓齊全,該買的到紅曲鎮供銷社全都買回來,方放心坐上車返回市裡,留兒子李昊南在大梨樹給李奶奶和李雪婷兄妹作伴。

既已來到大梨樹,住到大梨樹,以後有可能常來大梨樹暫住,李奶奶肯定想著能早早融入大梨樹的生活中,因此,她帶著李昊南和李雪婷兄妹,

提著禮品正正經經前往江安家拜訪,表達他們一家對葉夏曾救過李鈞一命的謝意,說白了,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把兩家的關係再拉近些。

常言說人老成精,李奶奶從葉夏的言行舉止中,看得出葉夏日後絕非池中物,她覺得和江家把關係處好,於李家的晚輩隻有利沒有弊。

可李奶奶沒想到,李雪婷張口就要認江安兩口子做乾爸乾媽,說她一看到江叔叔和林阿姨就感到親切,且眼裡滿滿都是期盼,

似是她這做奶奶的不答應,就哭給她看。尷尬在所難免,但大夫的話又不能不聽,得順著孩子,萬不能讓孩子受刺激,沒得法子,李奶奶詢問江安兩口子願不願意認個乾女兒。

老人家既誠懇又慈祥地問詢,江安和林嵐能說什麼?

不願意?

人家上趕著給認乾親,他們憑白多個閨女,加之兩家人相識,拒絕的話,江安兩口子實在說不出口。可是點頭認下李雪婷做乾女兒,

江安和林蘭又覺得太過突兀,同時心裡多多少少有點不情願,然,小姑娘一口一個乾爸乾媽地喚著,像是自來熟似的,在他們麵前撒嬌,最終,江安兩口子不自在地笑笑,應了李雪婷嘴裡的稱呼,算是認下這個乾閨女。

有了妥當的身份,李雪婷這幾日除過夜裡睡覺回到胡家小院,其餘時間多在葉夏家,進出圍著葉夏的家人轉,嘴巴甜得像是抹了蜜,

乾爸乾媽、大哥三哥小五、小杉小檸順溜地喚著,是真把自個當做江家的一員。這樣的她看在兄長李昊陽和堂兄李昊南眼裡,

是怎麼看怎麼奇怪,而李昊南到底是堂兄,自不會在李雪婷麵前多說什麼,李昊陽就沒什麼顧忌了,此刻,瞪著李雪婷

,一臉嫌棄說:“有福不享,非得跑到這兒遭罪,你倒是什麼都不用做,靠一張嘴有吃有喝……”

坐在院裡的竹椅上,吹著涼爽的風兒,李雪婷望著落日,不耐地打斷李昊陽所言:

“哥哥沒吃沒喝嗎?做飯打掃院子都是何嫂在忙活,你對我哪來的那麼多意見?認乾爸乾媽,是我覺得江叔叔和林阿姨親切,奶奶也有點頭同意,與你有什麼影響?”

李奶奶和李銘家的保姆阿姨何嫂坐在一旁說話,像是完全沒在意他們兄妹拌嘴,李雪婷朝兄長哼了聲,續說:“這裡是山窩窩沒錯,可這裡山綠水美,空氣新鮮,山風送爽,有哪點不好?”

李昊南捧著本坐在李奶奶身邊看得津津有味,對李昊陽和李雪婷之間的爭吵,早已習以為常,在他的記憶裡,堂弟堂妹年歲相差不大,

堂弟其實挺讓著堂妹,寵著堂妹,奈何堂妹像小刺蝟,一戳就炸毛,尤其這兩年見到堂妹,不知是不是他多想,總覺得堂妹是個心思深的。

明明是個十歲的小姑娘,他怎就生出那樣的想法?

譬如認乾親,一般來說,是兩家長輩關係好,又或者有其他特彆的原因,一方需要認個乾閨女,亦或是一方想給女兒找個乾爸(乾媽),

兩家說好後,坐一塊吃頓飯,舉辦個簡單的認親儀式,再由小孩兒正式改口。好吧,這種認親模式忒簡單,不是很講究,如若講究的話,則要舉辦宴席,和親戚們打聲招呼,熱熱鬨鬨辦一場認乾親宴。

哪裡有小孩兒不和家中長輩商量,自個張嘴要認乾爸乾媽的?李昊南那日可看得清清楚楚,他奶奶壓根不知他家堂妹想認乾親的事兒。

末了,奶奶雖然同意堂妹認下江家夫妻這門乾親,但他估計奶奶對堂妹擅做主張八成心有不悅,而堂妹自打認了乾親,成日圍著江家的兄弟們轉,

不怎麼理睬他這個堂哥和親哥哥,作為堂兄,他倒是無所謂,而陽陽這個親兄長,心裡能舒服才怪。

基於此,李昊陽找李雪婷的不是,在李昊南這再正常不過。

……

迎麵是涼爽的山風,身披落日餘暉,葉夏和江學言還有秦林兄妹、程雋朗,以及賀曜從鎮上搭乘順路牛車,在大梨樹村口下車。

他們有先到林姥姥林姥爺家坐了會,方動身回的大梨樹,至於秦林秦梓沒留在鎮上,則源於兩人很想龍鳳胎,又從葉夏口中三個月前便得知,

家裡在後院新起五間磚瓦房,經過三個來月的通風晾曬,現如今正好能入住。很簡單,這話就是明著給秦林兄妹說,不用為住處發愁,

在大梨樹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像之前,家裡沒蓋新房,隻有東西兩個睡房和中間的堂屋,人一多,沒地住兒。

起新房的錢,葉夏二月份開學報到前,直接要求江安和林蘭拿京市那邊給她發的現金獎勵建新房。錢是死的,人是活的,不算空間裡的財富,她月月有近百塊稿費拿,不缺那一千塊錢。

何況是給家裡起新房,她作為江家的一份子,有能力出這個錢,又作何讓老爸老媽花費家裡積攢不多的存款,暫時先建兩間磚瓦房,

隨後有錢再另外加建,與其這樣折騰,不如索性一次性建五間,這樣家裡住房麵積增大,他們兄妹幾個也能有自個單獨的房間。

農村起新房,按照目前的人均收入,全采用磚瓦、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人家很少,大多數人要建新房,都選取土坯做牆,屋頂上瓦片,就這還是家裡條件稍微好點的,而條件差的,無疑是土坯茅草房。

能建起磚瓦房的一個村裡數不出幾戶。

葉夏家一下子起五間磚瓦房,還是按著四合院的模式,縱向三間正房,橫向左右各一間,前麵另有三間舊瓦房,一時間,引得大梨樹不少人羨慕。但大家都知道,

大隊長家能一下子起五間磚瓦房,那是因為人家有個能耐閨女,又是得市裡縣裡的獎勵,又是得京市那邊的獎勵,雖然不知京市有關部門為何給“福娃”獎金,

頒發“小英雄”獎章,可事實就是事實,人大隊長一家沒向外說,支書知道原委,不經意間有流出些許風聲。

當然,背地裡說酸話的自然也不會少。

起一間磚瓦房大概需要一百來塊錢,五間下來需要多少錢,稍微懂點算術的,夜裡做夢都心癢癢。不過,江安兩口子可沒工夫管村裡人是作何想的,又說了他們家那些酸話,建新房的錢來路正,他們一點都不心虛。

走在村道上,碰到熟悉的人,葉夏兄妹倆無不微笑著禮貌打招呼,那些人從他們身旁經過,個個羨慕得心口直泛酸。

“你瞧瞧,你瞧瞧,大隊長兩口子多有福啊,生了五個娃兒,全是讀書的料,這再過兩年,保準出三個大學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