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扶柳,草長鶯飛。
春耕結束後,地裡的活兒就少了些,其他村子的人總算可鬆口氣,便有三三兩兩的人聚集到一出嘮家常。
除了東家長西家短外,聊得最多的就是沈家灣族學招生的事。
附近村子倒是也有些老秀才老童生開的草堂,可這些卻不能跟沈氏族學比。
那是教出兩位舉人老爺的地方,其中還有一位是解元!
瞧瞧如今的沈族,靠著兩位舉人老爺,那可真是穩穩壓著十裡八鄉一頭。
沈族人便是走親訪友,那都是坐主桌,被人圍著捧著的,如何不讓人眼熱。
這不,沈氏族學一放出對外招生的消息,不少大人帶著自家孩子來報名。
並非報了名就能入學,還需通過入學考試。
好在一旦考過,便不需束脩,就連書都有沈族發放,還每個月給一百個大錢買筆墨紙張,幾乎不用家中再給貼補了。
因著來的人太多,將整個沈家灣擠得滿滿當當。
來報名的多還未啟蒙的農家子,先生們主要考記性與機敏,倒也極快,一日就將所有孩子考完。
有那考上的孩子歡快地蹦蹦跳跳,在家人叮囑往後要好好讀書後,考上的孩子豪氣萬千道:“我肯定給爹娘掙個功名回來!”
家人便樂得合不攏嘴。
那些並未考中的個個低著頭,大人卻是長籲短歎。
對農家來說,讀書的花銷太大,沒幾家供得起。
也因此,能不能考入沈氏族學很大程度決定他們的孩子能不能讀書。
瞧瞧沈氏族學那黛瓦白牆,多氣派,多敞亮,可見讀書的好了。
其實沈氏族學也是去年年底才建起來。
自沈逾白赴考後,族裡便拿出銀子,將族學翻修了。
冬日地裡沒活兒,壯勞力們都得出來幫忙,趕在年前建起來六間青磚大瓦房。
為了好看,還將牆用石灰抹白了。
如今的沈族長在族裡說一不二,隻一句“逾白走前交代了,族學要辦大些,要從外頭招生”便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沈族長也並不是給沈逾白抹黑,而是每家每戶喊了一人,站在曬穀場,將族學往外招生的緣由都說了。
族裡孩子都能上學了,可能考出去的又有幾人?
逾白和知行是要入官場的,朝中沒人與他們互相扶持,就隻落得個沈守信的下場。
守信當年風光吧?十裡八鄉誰提起他不豎大拇指?
沒用,照樣被打發到興陸縣去當縣令。
想要出頭,就得拚了命去掙功績,不過幾年就將人熬沒了。
“咱們族能出一個守信已是不易,隔了十多年才又出了個逾白和知行,無論如何得把他們舉上去!往後從族學考出去的人,便是托舉他們的力量。”
沈族長的話大家聽得明白。
可族裡所有孩子都已經入了族學,還不夠嗎?…。。
不夠!
隻一個族,能拔尖的有幾人?能考上功名的又有幾人?
不如從十裡八鄉“掐尖兒”。
凡是從沈氏族學考出去的,便被打上了“沈氏”的烙印,往後隻會站在沈逾白與沈知行的身後。
想要全部掐尖,那就得貼補。
好在如今沈族的酒已經在縣城和府城都找到了酒樓供貨,每個月能掙不少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