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歡迎來到輪回樂園(1 / 2)

崇禎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南京。

“什麼,陛下真的殉國了?!”

“史大人,是!闖賊入城,陛下不願受辱,已經在宮城北麵的煤山,自縊殉國了!”

“陛下!”

眾大臣聞言,紛紛撲倒在地,大聲嚎哭起來,而剛才為首發問的正是大明王朝設立在南京的那套備用機構——“南京六部”的官員之首——兵部尚書史可法。

而那位報信人,正是剛從北京逃出來的原大學士魏炤,他口中的“陛下”,便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而那個被他們口口聲聲咒罵的“闖賊”,便是那大名鼎鼎的大順農民起義軍領袖——闖王李自成。

其實崇禎自儘、闖軍進京這件事之前已有流言傳來,但大家還不敢確信,如今終於坐實了,仍不啻於晴天霹靂,眾人哭了好一陣,才慢慢止住了哭聲,史可法擦了擦眼淚,哽咽問道:

“魏大人,陛下可有留下遺旨?”

“有,陛下臨終遺旨,說‘朕涼德藐躬,上乾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現已傳遍京城了!”

那崇禎皇帝作為亡國之君,有一個特殊愛好,就是特彆喜歡寫罪己詔,所謂熟能生巧,臨死這封的水平果然更上一層樓,達到了其畢生最高水平。

鑒於他這會兒已經殯天了,以後恐怕也很難有機會超越自己了,而眾官聽了,更是感動不已,又一齊哭了起來,紛紛說道:

“陛下果真是愛民啊!”

站在這群人最後麵的,是一位高個子的低階官員,他便是南京兵部六品主事——柳振民,他聽了眾人這話,隻覺得諷刺。

因為不要說那在北方大地上卷起了滔天巨浪的李自成農民大起義,正是崇禎自己一手逼出來的,而就在一年多前,就是現在正在這間屋子裡痛哭流涕的這幫大小官員們,剛剛組織了一場對發生在浙江雪竇山地區的“天萌國”起義的殘酷鎮壓:

那些身處魚米之鄉的百姓,本來應該是衣食無憂的,但就是因為忍受不了大明朝崇禎皇帝和各級官員的層層盤剝,才被迫鋌而走險,官逼民反,走上了和大明王朝殊死對抗的道路。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年號叫“宗貞”,意思是要對“崇禎”砍頭(崇去山字頭為宗)剝皮(禎去衣補旁為貞);而國號叫“天萌”,更是要字字壓“大明”一頭。皇帝要真是愛民如子,能愛出這等驚世孝子來?

想到這裡,柳振民突然有些想笑,但此時要笑,腦袋要掉,於是他也識趣地跟著大家大聲哀嚎了起來,其實主要是為了那些被官軍殘殺的浙江百姓而哭的。

大家又這麼哭了一陣之後,還是那為首的史尚書先止住了哭聲,轉而切齒問道:

“那闖逆入京後,都乾了什麼壞事?是不是又像在寧武關一樣,屠戮百姓了?”

“這?這好像倒沒有,因為那闖逆說京師是自己開門讓他進來的,所以並沒有屠城,但他倒是把大內占了!還把宮女分給了部下將士!不過倒是許配為妻,至少也是妾,並不是迭嬲(即輪流發生某種關係)那種。當然!他們得了內帑(即皇帝的私人存銀)之後,仍嫌不足,現在正在拷略百官,索要金銀,這正是流賊本性!但倒是……倒是沒有太過驚擾京城百姓。”

柳振民聞言,長舒了一口氣,既為了自己讓父親和嶽父兩位大明中低階官員趁京師城破前提前南逃的先見之明感到高興,也為了京城的百姓們沒因為改朝換代受太大損害感到欣慰,至於那些腦滿腸肥的達官貴人們,他就不太在乎了。

史可法聞言,則皺了皺眉,鄙夷道:

“想不到那闖賊居然也裝起仁義來了。”

史可法此言一出,眾官紛紛嘖嘖稱是,而那位銜兒低個兒高的柳主事又再次不切時宜地想到:那李自成的軍隊還真不用裝仁義,因為他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還真就是仁義之師,還真就是闖賊來了,啊不,闖王來了不納糧:他們攻城略地之後,大多隻搶官紳,對百姓不僅不搶,據說還會發糧,比起“兵過如篦”的朝廷官兵來,不知好到哪裡去了,這才得到了眾多百姓的衷心擁護。

莫說遠的,就說之前李闖在河南攻克洛陽之後,就曾主動發糧濟民,遠近百裡的百姓都來投奔相應,這件事南京的大小官員們都是知道的,就算你史大人說李闖是裝出來的仁義,現在才說是不是也有些晚了?

更有甚者,前不久剛剛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情:有個叫高傑的總兵,綽號“翻山鷂”,原本是李自成的部下,因為長得魁梧英氣,竟然和李自成的老婆邢氏攪到了一起,倆人怕被李自成發現,便乾脆叛逃到了明軍。

今年初,李闖渡河東征,明朝武將大批歸附,而高傑因為同李自成有奪妻之仇,又是隊伍叛徒,所以不敢投降,便率部由陝西一路逃到了長江以北。

最可笑的是,當他們進入山東時,見地方百姓對明朝廷已失去信心,反而日夜盼望大順軍早日到來解民於倒懸,為了不受阻攔,同時得到補給,這支官軍竟然冒充成了農民軍,打出“闖王安民”的旗號才騙進了城!

如今這高傑就在江北,軍紀仍舊敗壞。既然這朝廷的官軍都混到要裝成叛軍跑路的地步了,李自成甚至喊出了“剿兵安民”的口號,並且得到了百姓的熱情擁護,你朝廷還好意思管人家叫“賊”、“寇”嗎?到底誰才是百姓心中的賊啊?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