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振民被錢謙益的這句話直接逼進了牆角,這柳氏太極拳是不能再打下去了,於是他心裡開始暗暗思索:自古以來,這傳位如果是父死子繼的,講究的是立嫡立長;如果是兄終弟及的,講究的還是立嫡立長。但既然如今先帝的三個皇子都已落入了李闖之手,先帝又沒有在世的兄弟,他哥哥天啟皇帝一輩子專心致誌木匠手藝也沒個兒子,那看來就不得不讓外藩繼位了,這也就自然談不上真正的嫡,那一般就是看誰的身家更尊貴了。
但從另一方麵來說,雖然沒有真正的嫡了,但外藩王爺們的尊貴,仍然首先來自於自己的出身,也就是這支外藩和當今的皇室到底隔了幾層,還有第一代外藩王爺的母親當年在宮中的地位。
其次,也要看這個外藩自身的能耐,也就是這位王爺在封地上有沒有不錯的名聲,以及有沒有很大的財勢。
按照這個思路,柳振民思考了一下:如今大明排的上的王爺們主要集中在江北的淮安,另外還有一些在廣西。但廣西太遠,一來一回要幾個月,李闖隨時可能南下,他們趕不上趟。
而在淮安的諸王裡,論血統,自然是小福王朱由崧排第一:他既是先帝的親堂兄,就很符合兄終弟及的道理(實際上他比先帝大,是弟終兄及);而且他的父親——那位老福王朱常洵,更是尊貴的不得了,他可是萬曆皇帝活下來的最得寵最年長的庶子,當年受封在洛陽時,萬曆皇帝堅持要按曾經潞王的標準給田四萬頃,經過廷臣和地方官員的力爭,這才減為二萬頃,但仍是富可敵國。
但也正因如此,再加上他富不仁,後來就成為了李自成的重點打擊對象。結果等李闖真的打到洛陽城下的時候,這位老福王又死要錢,不肯拿銀子出來犒軍,有模有樣地模仿起南齊昏君蕭寶卷的做派。結果果不其然,守城士兵們士氣大挫,直接把農民軍放了進來。
再然後,就是這位老福王殞命洛陽了,而且聽說他死的極不體麵:聽小道消息說,城破之後他本想縋城逃跑,結果卻被抓住了,等被帶到李自成麵前之後,這個之前一直尊貴無比的王爺,居然對著驛卒出身的李闖連連磕頭求饒,把皇室的臉都丟儘了。
本來這種落水狗打起來也沒什麼意思,但可能李自成覺得留下他也是個禍患,於是還是把他殺了,據說還把他和他養的梅花鹿一起下了鍋,請將士們吃了頓“福祿宴”。
“福祿宴”這事兒傳的非常之廣,是朝廷口誅筆伐李闖“殘暴不仁”的重要素材,但柳振民覺得這很可能是假的:因為那些百姓們又不是虎豹豺狼,天災人禍鬨饑荒的時候,人相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等拿下洛陽了,放著好好的梅花鹿和糧食不吃,非要放個老胖子進去一起煮,不嫌惡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