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你回不來也不要緊的”的話一說,夏允彝也忍不住接話道:
“哈哈,妙啊!這樣一來,振民自然可以像孔融、禰衡一樣名留青史,而朝廷也可省了一份俸祿。”
眾人聞言,一起哄笑起來,柳振民也跟著嬉笑道:
“啊?我沒俸祿了你們吃什麼?你們今天吃的這頓南京烤鴨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話正好說到這裡,咱們最近是不是也該把同年那些人攏一攏了?大家許久沒見,也該趁著這個機會在金陵聚一聚了。”
柳振民這話顯然是把先帝的殯天說成了“這個機會”,但在座的人不但沒有一個拿出君臣大義來怒斥他這種無君無父的言行,陳子龍反而第一個舉手表示讚成,夏允彝也是點頭附議,於是柳振民又補充道:
“那好,如此咱們三人中既以允彝兄最為年長,那就請允彝兄發信邀人吧。”
夏允彝聞言,連忙擺手道:
“唉唉唉,為什麼要讓我來挑這個頭兒啊?當然是該由你柳神童呼朋引伴啊!當年就屬你年紀最小,名次卻高,我們這些叔叔哥哥哪個不喜愛你,把你當成個寶一樣?你若出來喊一聲,大家肯定都來了嗎!”
柳振民這些年官場蹉跎,最不喜提當年勇,也擺了擺手說道:
“中榜早管什麼用?名次高又管什麼用?現在不也就屬我混的最慘嗎?”
聽到柳振民這番醋話,夏允彝笑了:
“你二十出頭就當上六品,還嫌晚啊?雖說這幾年沒怎麼動,但是有多少人,尤其是那些舉子拔貢的,到致仕都升不到你這個位置呢!”
夏允彝說完,陳子龍也一邊點頭一邊附和道:
“對啊,莫說他們那些舉人了,就說老宮(宮繼蘭)和老劉(劉同升),他倆多大歲數才考上的進士?老劉就不用說了,老宮也是和咱們同一年的進士,然後不到六年他兒子偉鏐就又中進士了,一時傳為奇談。天爺,我聽了之後可沒覺得有多奇,那偉鏐侄兒可比你還大八歲呢,等於中榜的年紀比你大了足足的十四歲!他倆要是奇談,你豈不就是千古奇人了?你看這和誰說理去?”
和他們同科的宮繼蘭和他的兒子宮偉鏐是有明一代都數得上的科舉名人,他們家祖籍北直隸靜海(天津靜海),但長期生活在南直隸泰州(江蘇泰州),號稱科舉世家,這一對父子均中進士便是一個顯眼證據,而且他倆中榜的科次相差隻有兩科,自然成為一時美談。
陳子龍拿宮家父子舉完例後,又接著說道:
“而且啊,咱們這些人,隻要考上了進士,那彆管排第幾,將來史書,至少是縣誌,最次也是家譜上,那起碼都是要寫幾行的!你要沒這進士出身,將來家譜上也就記個名字。可如今不同了,你中了皇榜,才十八歲就名震家史了,我說你就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