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王安石入京,大朝議(1 / 2)

待榮妃離去後,衛淵想了許久,都沒想明白趙禎是什麼意思。

無明旨,也就是不想被他人知曉。

榮妃要見自己,是她的意思,還是皇帝的意思?

百思不得其解,索性不思。

向明蘭與張桂芬打了個招呼以後,衛淵就離開此間,直奔著皇城司前去。

衛淵都走了,張桂芬自然就沒有留在這裡的必要。

不久,衛淵來到皇城司,見到了燕達。

後者笑眯眯說道:“衛帥?稀客。”

前者直言道:“無事不登三寶殿。”

燕達點了點頭,“說吧,想知道什麼?”

皇城司對於衛淵唯一的助力,就是情報了。

“今兒個,我見了榮妃娘娘。”

衛淵語出驚人,

“榮妃說,她有樁生意,背後牽扯到陛下”

話還沒講完,就被燕達打斷道:“涉及官家,無可奉告。”

衛淵道:“我的意思是說,這樁生意,有多少勳貴參與?”

榮妃說,軍器的生意,不是一家一戶就能吃得下。

意思是,軍器數量不僅極多,而且牽扯到的勢力也是極廣。

燕達依舊沉默。

衛淵又問,“我隻要一個數,就一個數。”

燕達思慮片刻,方才緩緩開口,

“十幾個吧,其中還涉及著一些名門望族。”

“當然,具體什麼生意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我曉得榮家父子最近都見了哪些人。”

衛淵若有所思,鄭重抱拳,“多謝。”

剛欲離開,又聽燕達囑咐道:

“衛兄弟,咱們如今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有些話,我也就直說了。”

“這事,誰都可以去摻和,唯獨你不行。”

衛淵深知茲事體大,沒有再說什麼,快速離開皇城司。

此司,怕也不是燕達一人說了算。

多有逗留,反而容易出事。

離開皇城司以後,衛淵豁然開朗。

他忽然明白,趙禎的想法是什麼了。

軍器一事,他沒有明旨,讓底下人去與倭國談。

也就是說,無論生意成與不成。

那些個勳貴們,比如富昌伯府、永昌伯府還有一些名門望族乃至宗室,都得自掏腰包,將那批軍器消化。

而大周有明文規定,不準世族勳貴囤積兵刃。

一旦生意做不成,各家去分攤消化的那些軍器,就會成為一枚定時炸彈。

榮妃想要自己入局,無非是看重了自個兒的權勢。

屆時,縱然生意做不成,也能由自己的新軍與馬軍司去消化那些軍器。

若是趙禎一旦頒了明旨,這事就會載入史冊,意義就不同了,韓章等一眾清流,一定會反對。

如果此次軍器生意的矛頭直指望族勳貴。

那麼王安石入京擔任吏部尚書,為朝中現有各司空缺填補人才,就是再針對那些所謂的清流了。

如果真如自己所想,也就意味著,通敵叛國案,還未結束!

衛淵想到這裡,心思逐漸變得深沉起來。

到底還是皇帝,一旦出手,就是陽謀,簡直無懈可擊,視芸芸眾生都為棋子。

此刻,宣政殿裡。

趙禎半躺在羅漢榻上,身上蓋著一條毯子,身前是一個火爐。

過了會兒,他問向身邊的朱總管,

“算著時辰,榮妃該回宮了吧?”

後者低頭應聲道:“回官家,這會兒估計正在路上呢。”

趙禎點了點頭,“她見了衛淵?”

朱總管如實道:“皇城司剛送來的情報,榮妃娘娘在永昌伯開設的馬球場裡見了衛將軍。”

趙禎微微皺起眉頭,良久,才吐出一句,

“再等等看吧,朕想知道,他究竟是怎麼個態度。”

朱總管道:“奴婢猜測,衛將軍應曉得利害。”

趙禎輕咳兩聲,“但願吧。”

“不過.衛卿若真的貪財,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隻是,貪財要有道。”

——

衛淵如果不去皇城司,可能真就聽榮妃的建議,去尋她的兄長榮顯了。

但現在,他覺得,全當沒有見過榮妃是最好的選擇。

衛氏與漕幫之間的合作,已經足夠讓衛淵狠狠大賺一筆。

再加上海氏那邊的讓利。

今後,衛淵缺什麼都不會缺錢。

完全沒有必要去摻和軍器這樁生意。

不僅不能摻和,而且還要反對。

十二月中旬。

王安石在京城百裡外的驛站中上了劄子,大概於明日就可抵達京城。

趙禎差人告知衛淵,命他前去迎接。<b

r>

衛淵並未搞多大陣仗,隻是帶著幾名親衛就出城去了。

可是坐等右等,直至日上三竿,都未見王安石身影。

他的幾名親衛就守在城門處,拿著王安石的畫像看著過往行人,愣是沒察覺有一個長得像他的人。

“衛將軍,王大人今日還來不來了?這都幾時了?”

有親衛詢問。

衛淵道:“你們兩個,騎馬去前方瞧瞧。”

王安石是個不按照套路出牌的人,長衛淵幾歲,已近三十。

親衛聽後,不由分說,就翻身上馬,沿著官道尋去。

約有半個時辰左右,親衛折返回來。

衛淵問道:“人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