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點了點頭,“我希望,蘇州的船隻,可以第一批出海。”
這個也是由衛淵去決定的。
誰都想去做頭籌生意。
是因為,一旦參與海運的商賈越來越多,朝廷也逐漸插手乾預,海運的錢財會越來越難掙。
但無論什麼生意,隻要是第一批去做的,總是能夠賺到錢的。
“作為回報,我會在其他州府商人的
出價上,多增一倍。”
聽吳王說到這裡,衛淵才算是心動。
每次護航,軍隊能得多少錢,市舶司那邊有考量。
隻有額外多出的一些,才能落在衛淵的口袋裡。
比如,一支船隊,與海外諸國簽訂單子的利潤,可達一百萬兩。
那麼按照市舶司規定,負責護航的軍隊,就可獲得三萬兩左右的報酬,也就是百分之三。
如遇戰事,這個分成還要高上不少。
這是不算在朝廷稅收裡的。
吳王所言分給衛淵的利潤,不是以幾成計,而是整整一倍。
也就是說,百萬兩利潤,吳王要給軍隊三萬兩,再給衛淵三萬兩。
可彆小覷三萬兩。
因為百萬兩利潤中,要有十萬兩,是給朝廷,這還是尋常運輸絲綢的稅收,十抽一。
若是涉及到一些比較機密的商品,比如軍器、鐵器等,其稅收可能就是十抽四五了。
然後還要分攤給各級商販,真正到手的利潤就比較少。
可見,吳王為了儘快去做海運的生意,是下了決心的。
“這事,得等我了到了兩浙之後,再做定奪。”
如今,衛淵對於兩浙所有的情報大都來源於皇城司,具體是個什麼情況,他必須親自去了才能知道。
吳王頷首道:“你能來,本王就已經很高興了,至於本王向你所言之事,倒是並不著急。”
“你這一路,可能要遇到不少商賈、官吏來獻殷勤,你可待價而沽。”
他對自己出的價格很有信心。
衛淵也不再說些什麼。
返回軍中之後,他先是問向楊懷仁,
“本帥離去這幾日,軍中可有異象?”
東南一行,誰是朋友,誰是敵人,說不明白。
新軍裡有無皇帝安插的探子,也不清楚。
總之,事事都要小心謹慎為上。
楊懷仁搖頭道:“一切正常,請衛帥放心。”
“隻是,沿途有很多世族、官吏乃至商賈,都想來拜見您。”
“末將以行軍為由,都拒絕了。”
世族商賈來尋衛淵,無可厚非。
官吏來尋,有一半是想掙點錢,另有一半,是想掙功績。
一旦可以率先插手海運,所賺銀錢能抵一地幾年稅收,這不是功績是什麼?
屆時吏部評審,少說也得官升一級。
如果說,範純仁前往東南,是處於無人問津與恭迎的情況。
那衛淵真就是截然相反。
範純仁需要親自到了蘇州,才能被該地刺史接見。
這也算是朝廷的規矩。
而衛淵並未前往蘇州,人家蘇州的名門與官吏們,就已經坐不住了,上趕著要巴結衛淵,這就是雙方差距。
畢竟,誰讓衛淵的手裡有兵呢?正如吳王所言,這就是權勢!
範純仁?不過是傀儡罷了!
東南,是衛淵說了算。
“傳令下去,咱們前往兩浙不過州府,沿海而去,如有官吏、商賈等前來,一律不見。”
“本帥要巡視兩浙海防事務。”
大周雖然沒有水軍,但是確有海防,即在沿海一帶,設城堡、瞭望台、烽火台等。
海防兵力與蘇杭重鎮城防兵數量大抵相同,約有兩三千人左右。
當然,對於裝備優良的禁軍而言,這些都是著布甲,不堪一擊的雜牌兵。
但縱然是雜牌兵,也沒理由鬥不過倭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