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募兵準則,五大營初步構思(1 / 2)

衛淵未離京時,他與趙禎的態度都很明確。

新軍,也就是蕩虜軍,不允許有任何人乃至任何外部勢力染指。

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保證蕩虜軍將士的作戰能力與水平。

隻是,聽楊懷仁那麼一說,衛淵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有可能就連官家都覺著,自己是在有意控製新軍。

或者是趙禎疲於應對那些勳貴與宗室子弟,想讓衛淵自己去出麵解決。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都會給衛淵帶去麻煩,“知道了,這事我會去解決。”

當衛淵站在蕩虜軍大營中的那一刻,所有將士,就像是看到了主心骨一般,齊齊單膝下跪作揖道:

“拜見衛帥!”

更有甚者,將手中兵刃高高舉過頭頂,不停地呼喊著‘衛帥’二字。

身在蕩虜軍中的將士,相較於其他禁軍來說,可謂享有不少的特殊待遇。

比如,蕩虜軍將士的糧餉是最高,陣亡的撫恤金也是最高,他們穿著的甲胄,手裡握著的兵刃,都是大周最新也是最好的產物。

除此之外,蕩虜軍的將士還經常開葷,營養這一塊完全跟得上。

沒錢了,衛淵就厚著臉皮去找韓章要。

韓章不給,文彥博總會給。

除非他們二人都不想拉攏衛淵。

但這軍改一事一出,二人此刻都是想著拉衛淵入局。

除此之外,身為殿前司都指揮使的衛淵,也能支配殿前司的財政收入,這也是一筆較大的進項與開支。

再加上去歲時,與東南各望族、商賈簽訂的友好契約,使衛淵每年能夠進賬百萬兩銀子左右。

總之,衛淵能給蕩虜軍申請的福利,幾乎都申請了一個遍。

彆說衛淵的身份有多唬人,名號有多響亮。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倘若自己是蕩虜軍的將士,拿著遠高於同行的薪資待遇甚至還有各種保障,誰不願賣命?

將士們也都很清楚,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衛淵給的。

因此,他們對衛淵都很欽佩、推崇。

實際上,沒有朝廷的支持,衛淵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與其說是衛淵給的,倒不如說是朝廷給的。

但是,將士們會記衛淵的好,不會記朝廷的好。

這也是為什麼,皇帝不願讓一方將領獨自掌握一軍的原因。

衛淵並未著急離開蕩虜軍,而是走入帥帳,打算寫一份劄子,陳述招募兵員之利害。

大周的軍事製度,一般是子承父製,比如說,父親在軍中已經乾得很老了,是都頭,那麼他的兒子一到軍中,就能頂替父親的職位。

再比如,像是勳貴、望族隨便塞點人到軍中,花點錢財,打通一下關係,就能撈到一個鐵飯碗。

而蕩虜軍的誕生,徹底將這種鐵飯碗給敲了個粉碎。

眼下,光是延邊軍改的策略還不行,在招募兵員上,也不能使用老法子。

去掉父子承襲製度,招募來的新兵,不僅要有年齡、身高限製,還要全方位的做體檢。

曾經當過兵的父親,倘若也想讓自己的孩子當兵,可以優先安排體檢。

說一千道一萬,招募兵員,體檢必須得安排上。

此刻,楊懷仁正守在衛淵身邊,看到他的那麼多奇思妙想,頓時好奇道:

“體檢?這體檢,可有個標準?都檢驗什麼?”

衛淵解釋道:“不僅是要請醫師為招募的新兵診脈,還要求對他們進行體能測試。”

“比如我們蕩虜軍中如今正在訓練的奔跑、跨越障礙物等諸多環節,最終進行評測。”

“身體素質達標,而且沒有明顯家傳病症的人,則優先錄取。”

“...”

楊懷仁瞬間明白了,“衛帥這是要推翻世兵製?”

衛淵道:“不是推翻,而是取長補短,與新製相融合。”

“方才我已說了,父親曾在軍中當兵的,可以優先進行體能測試,並且適量減輕難度,達標即可錄入軍中。”

“除了體能測試之外,對於腦袋這一塊,同樣也要檢測,問一些基本的問題,保證新兵不會出現癡傻愚笨之人。”

“那些勳貴望族不是要塞人進來麼?一視同仁,進行體能測試,達標者可入軍中,並且,招募兵員年齡限製在十八到二十五歲,過期不候。”

如此,無論是招募兵員,還是後續兵力儲備問題,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改善。

寫好劄子以後,衛淵打算親自入宮麵聖。

否則,他擔心會像楊懷仁那樣,劄子根本就到不了官家身前。

或者說,到了,但官家也執意讓三司留中。

以前的三司是中書門下與樞密院。

如今的三司,乃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

至於樞密院所奏之軍國大事,可單獨向皇帝稟明決斷,無需通過三司。

總的來說,現在大周的政治局麵,能夠左右國策施行與朝堂政治走向的,是‘四司’。

除了樞密院還有韓、文二相之外,三司之副長官,皆由參知政事來擔任。

參知政事,顧名思義,就是可參與朝政,算是副相。

如此,參知政事這一職位權力大大增強。

韓章依舊是擔任‘中書門下平章事’,乃是名義上的百官之首。

文彥博的職位是‘平章軍國重事’,實際上有樞密院這一機構的存在,文彥博無需過問太多的軍國重事。

這一職位更像是虛職,位在宰相之上。

如果僅有這個職位,那就是空有噱頭而無實權,怎麼與韓章鬥?

於是,複起尚書省。

平章軍國重事加上尚書令這兩個職位,才能勉強與韓章掰掰手腕。

黨爭歸黨爭,朝務不能落下,更不能讓萬民不得休養生息,凡事也不能由兩個人說了算。

於是,這個時候,就要加重參知政事的權力。

各方製衡,既能保證韓章與文彥博內耗的情況下,為將來太子登基掃清障礙,也能確保朝廷社稷不會被這些事情所耽誤。

衛淵若不親自上劄子,而是經由三司或是四司審核看過之後,走流程,不知要浪費多少時日。

他現在,就希望將招募兵員的準則儘快定下來。

否則,不知還有多少人,多少勢力在盯著蕩虜軍。

倘若那些人經過了嚴格的各項測試,進入到了蕩虜軍。

那麼他們在這裡,也將毫無地位可言,就從簡單的兵卒做起。

隻要衛淵還在世一日,就絕不會讓蕩虜軍這方淨土受到任何汙染。

他想要保證這支軍隊的純粹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