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現代軍事編製構想,為國儘忠無懼罪責(2 / 2)

目前,也沒有太好的法子了。

片刻後,衛淵來到宣政殿。

趙曦頓時興高采烈,“衛師來了?這幾日,著實辛苦衛師了,今日衛師就暫且不必留在宮裡了,去陪陪你家人。”

衛淵拱手道:“太子殿下,今日臣來,是有一事相求。”

相求?

趙曦問道:“什麼事?”

衛淵上了‘延邊軍改劄子’,語重心長道:“去歲年關之前,臣就向官家上了數道劄子,要讓延邊軍改,隻是官家不允。”

“如今,夏國成立六大軍司,意在我大周邊境,臣希望太子殿下可以支持臣軍改。”

趙曦還未回應,王安石便是直言道:“衛將軍,縱然太子殿下今日答應,待官家蘇醒,得知此事,唯恐要降罪於衛將軍。”

衛淵耿直道:“為國事儘忠,何懼官家降罪?若事事都懼官家責罰,豈還有儘忠直言者?”

王安石一時語塞。

何苦呢?

就不能再等等嗎?

顯然,對於衛淵提出的軍改一事,他也是支持態度。

趙曦道:“我父皇為何不支持衛師軍改?”

這個疑問,他很早就想知道答案了。

隻是,趙禎一直沒有明說。

王安石分析道:“興許,是官家覺得當前不合時宜。”

等趙曦登基的時候,就合時宜了。

就以當前來說,衛淵與王安石這兩位‘將相’,仍是處於暗中互幫互助的蜜月期。

王安石知道衛淵的心思,想讓衛家在京城立足,這無可厚非。

他更知道,衛淵是想收複燕雲十六州,是想要做些實事,從這一點兒來說,二人不謀而合。

“不合時宜?”

趙曦喃喃一聲,沉默片刻。

又看向衛淵那充滿期待的眼神。

猶豫半晌,最終做出決定,“衛師若是覺得,軍改之後,能讓我邊疆不懼西夏,那就改!”

王安石微微皺起眉頭,勸道:“殿下,官家一旦醒來,知曉此事,衛將軍恐難辭其咎。”

趙禎就趙曦這一個孩子了,而且,趙曦表現的也很聰明睿智,將來絕對會成為一代明君。

所以,趙禎絕不會狠下心來責罰趙曦。

但衛淵那邊...可就說不好了。

趙曦看向衛淵,“衛師,你怕嗎?”

衛淵搖頭道:“臣,不怕。”

趙曦點了點頭,“那就改。”

衛淵心中一喜,作揖道:“謝殿下!”

所謂軍改,其實是將現有的,零散的延邊各軍整合起來,統一番號與編製。

如今,光是鎮守在延邊的禁軍番號,就有不下七八種,各部之間都成獨立體係,就算是種諤都無法在戰時做到統一調配,這太費事了。

既然決定要軍改,接下來,衛淵就開始向趙曦闡述自己的想法,

“原先臣與官家商議的是,將延邊三十萬軍隊劃分為三軍,一軍十萬,但是奈何軍隊數量太過於繁雜,所以臣思前想後,又將三軍整編為五軍。”

“一軍掌管六萬人,軍下轄三師,一師掌管兩萬人,師下轄四旅,一旅掌管五千人,一旅下轄三營,一營掌管一千五百人到兩千人左右,視布防情況而定。”

“一營又下轄三連,每連掌管五百到八百人不等,一連下轄四排,其中三排為戰力編製,另有一排,主管後勤保障等工作...”

他直接是將前世曆史上那套編製給照搬了過來。

每個編製下轄人數統一定量,能夠在極大程度上,解決冗兵與難以調度等問題。

其實整編為五軍的想法與西夏成立的六大軍司不謀而合。

但是衛淵想要推行的軍事編製,更為詳細。

簡單來說,他是想在延邊搞個試點,將來可以順利推行五大營的編製,然後通過改製之時大裁軍,直接使大周的軍隊邁向一個嶄新的時代。

當王安石與趙曦聽到那新奇的軍事編製後,都是忍不住的讚不絕口道,

“如果這套法子真的能夠順利推行下去,則我大周各軍實力一目了然,作戰時更有利統一調度,不再陷入各自為戰的尷尬的境地。”

“王師說的不錯,延邊軍改,必須要改,若成,則可順勢推行整個大周!”

改革,從來不是說,改一改編製,改一改機構就好了。

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推陳立新,這才叫改革,改製。

衛淵的改革措施,乍一看就是改改編製,但若是細想,就會發現,原先各軍存在著的諸多繁雜編製,擴大了冗兵問題的嚴峻形勢,都在這改了編製中而煙消雲散。

嘉佑七年,元月二十日,趙曦以監國身份向延邊下達旨意,軍改!

責任種諤全權負責此事軍改事宜。

並且,此次軍改設立的五大軍,按照衛淵的意思,不再以什麼什麼軍來命名,比如說定邊軍等等。

而是以數字命名,讓指揮軍隊的將士更為清晰易懂。

比如,第一軍,下轄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

比如第二軍,下轄之第四、五、六師。

這樣的話,在調度軍隊作戰時,也有助於指揮者能夠確切知道各軍、各師所在位置,而不是以繁雜的番號定義。

當然,這隻是在統一作戰情況下的稱謂。

像是平時,各軍,各師指揮使,想要給自己領導的軍隊取個什麼名字,隻需走個流程上報朝廷即可。

但是在統一指揮時,仍是用數字來代替。

軍隊改編之後,由誰來擔任指揮使,就成了當前的重中之重。

衛淵與王安石商議,用吏部大考的方式,考究各級武將的武藝、韜略等等,從各個角度來評判這名將領的綜合實力,不說做到絕對公平,但也要做到相對公平。

畢竟,衛淵需要安插很多人到五大軍中,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是不太可能出現。

二人商議間,王安石不解道:“明明可以再等等,為何衛將軍就是不願等了呢?如今官家時醒時昏,待官家真正清醒,隻怕衛將軍免不了責罰啊。”

衛淵道:“西夏突然成立六大軍司,而遼國也陸續向燕雲十六州增兵。”

“如果咱們得這位太子殿下是二十來歲的年齡,咱們自是不用懼怕什麼。”

“官家龍體有恙,太子年幼,你若是遼夏兩國君主,會放棄這個機會麼?”

王安石皺眉道:“遼夏兩國也並非一心...”

衛淵正色道:“王尚書,那是以前的事情了,就現在來說,西夏都將鐵鷂子賣給遼國了,還有什麼事,是他們兩國做不出來的?”

“延邊軍改還隻是要提防西夏,咱們大周軍事布防的真正重點,是遼國!延邊軍改,隻是先試試水而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