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張桂芬茶館設宴,趙盼兒小小心思(1 / 2)

無論林兆遠與陳大牛,亦或代州其餘將領,對衛淵都有一種近乎於狂熱的信任。

似乎這普天之下,就沒有能夠難倒衛淵的事情。

但如今,林與陳二人,卻因衛淵陷入的不安而深深焦慮與惶恐著。

這世上,也有讓大哥感到艱難的對手?

“大哥,您是不是太抬舉他了?”陳大牛問了句。

衛淵緩緩站起身來,深呼吸一口氣,道:“或許吧。”

陳、林二人齊齊沉默。

衛淵轉過身來,看向他們,正色道:“夫用兵者,無外乎天時地利人和。”

“官家重病,此為天時;北地動蕩,此為地利;老師遇刺,此為人和。”

“耶律仁先占據天時地利人和,非人能戰。”

聞言,陳大牛皺眉道:“如大哥所言,那耶律仁先豈不無敵於天下了?”

衛淵搖頭道:“耶律仁先想打一場一鼓作氣的戰役,倘若這股氣泄了,他也就敗了。”

頓了頓,又叮囑林兆遠,“我請纓的劄子,一日一送。”

後者點頭道:“請大哥放心,都安排妥當了。”

如今朝廷或是說官家那邊的心思,衛淵多少能夠理解。

但他要裝作不理解,請纓的劄子還是要送,這是表忠心的好時候。

話說回來,也不怨趙禎做出那樣的安排,他隻是想在最危難之際,讓趙曦站出來,讓趙曦成為百姓心目中的救世主。

趙禎對於自己為帝四十年來積攢下的底蘊很自信。

他認為,即使真到了那種危難的時刻,也絕對不會出現大周社稷傾覆的現象。

“對了,還要寫信告知秦振,與耶律信先對決,切記不可掉以輕心,此人性子沉穩,若強攻隻怕會適得其反。”

衛淵又朝著林兆遠補充了句。

在他看來,秦振絕不是耶律信先的對手。

但是在絕對優勢兵力的支持下,就算是個傻子,也不可能一敗塗地吧?

隻要秦振能夠確保精銳主力損失不大,那麼大周絕不會出現像是宋朝那樣的靖康之恥。

就算真有什麼靖康恥,頂多也是遼軍打到汴京城外,其後知難而退。

絕不至於將趙禎與趙曦全部擄走。

嘉佑八年,三月下旬,秦振、耶律信先雙方主力皆已彙聚大名府。

此刻,大名府城內。

秦振正巡視城防,林兆遠派來送信的人剛走。

前者有些不滿的開口道:“看來,咱們那位衛侯爺無法領兵上陣,心情頗為煩悶啊。”

有副將不解道:“秦指揮使此言何意?”

雖然衛淵已經被革職了,但是,他在軍中的威望不僅絲毫未減,甚至隱隱有與張輔並駕齊驅的勢頭。

隻因衛淵的延邊軍改,讓一些常年帶兵的將領,都看到了大周軍事上的曙光。

“如果衛侯不是因為無法上陣領兵而心煩,何以遠在江南,還要過問前方戰事?”

眾人聽到秦振的反問,瞬間恍然大悟。

原來這是小公爺不滿衛侯太指手畫腳啊。

可是,您除了占了個小公爺的身份,對大周有過什麼功績?

人家衛侯爺再不濟,也是戍邊英雄,真刀真槍的跟遼軍乾過,深知遼軍的實力啊。

“大名府城防堅不可摧,此戰,耶律信先必敗無疑!衛侯所言,不免有些杞人憂天了!”

待秦振說至此處,語氣略有停頓,隨後,正色道:

“如今大名府已彙聚我大周三十萬精銳,而那耶律信先根基不穩,本帥決議,三日後,向遼軍突襲!”

“你們,誰讚同,誰反對?”

突襲...偷襲遼軍?

三日後?

有將士皺眉道:“秦指揮使,這恐有不妥,雖然耶律信先遠道而來,立足未穩,但他依山而建防禦工事,明顯是要與我軍打持久戰...貿然突襲,多有不妙。”

多有不妙?

秦振哼了一聲。

這時,又有幾名將領相繼開口道:

“秦帥,各地尚有二十萬大軍未至,此時戰遼軍,絕非最佳時機。”

“秦指揮使,不如等我大軍一到,再議此事?”

“末將認為,衛侯所言,還是有一定道理,耶律信先性格穩重,必有防範。”

“...”

當中一些將領,都被英國公張輔提拔過,他們對於張輔乃至衛淵都很欽佩。

毫不違言的說,如果這一刻,衛淵來到大名府。

那麼,秦振麾下的多半軍隊,都會選擇追隨衛淵。

這就是軍中威信的重要性。

聽到大多數的將領,都在反對自己的決議,秦振內心當然不好受,

“夠了!”

“就算還有二十萬大軍未至,難道,憑借我三十萬精銳,還能懼了那區區二十萬遼軍不成?”

此話一出,依然有些

人還想說些什麼。

但是卻被秦振強製打斷,“我才是主帥,我是監國親命的行軍都指揮使,你們...無權反駁!違令者,軍法論處!”

當聽到這番話,那些將領們,自是不敢繼續說些什麼。

事後,有秦振心腹不解道:“小公爺,就算是如他們所言,等那二十萬大軍齊至再與遼軍開戰,為時不晚,您何苦這般心急?”

秦振無奈道:“你不懂,三十萬打二十萬,若勝,即為大勝,也能代表著,不隻是有衛淵一黨的那些年輕將領會用兵。”

衛淵一黨?難道您不是嗎?

心腹在內心吐槽了句,又好奇詢問道:“您與衛侯的關係,不是一向都很不錯麼?”

“是很不錯。”秦振矗立在城頭上,目光朝著遼軍安營紮寨的地方眺望,沉聲道:

“正因不錯,我才不想事事都活在他的陰影下,我想讓世人知道,我,輔國公府嫡長子秦振,也會領兵!”

說到這裡,他悵然若失,喃喃道:“衛兄,彆怪我不聽你所言...”

“我隻是...太不想放棄這個機會了。”

首先,三十萬大軍若能戰勝二十萬遼軍,肯定與五十萬大軍戰勝遼軍的意義不同。

其次,秦振好不容易有個領兵的機會,自是不願錯過。

這關係著,待將來新帝登基之後,他能否一衝飛天。

畢竟,他乃是輔國公府的嫡長子,較於衛淵,無論身世背景,都不差!

他也想成為同輩翹楚!

---------

與此同時。

汴京。

趙盼兒的茶樓裡,有不少權貴子弟彙聚於此,她們大多都是出身世家。

按照汴京以往的規矩,年關前後,他們這些世家子弟們,關係好的,定會挑個日子,一同聚聚,也算是增加彼此間的情分。

但由於過年期間,據小道消息傳出,官家幾經沒了氣息,再加上又是戰時,眾人才不敢太過高調行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