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八年,三月十六。
江南各州府戍衛兵力,已經集結在蘇州城外。
就在昨日,他們接到命令,要以最快速度趕到蘇州,然後北上抗擊遼軍。
江南十萬兵已經日久未參與戰爭,早就不知仗該怎麼打,如今聽說要去打遼軍,心中更是膽怯無奈。
他們正等著主帥到來,期間,不少士卒左右相顧議論紛紛:
“你聽說咱們的主帥是誰了嗎?”
“我也不知,就知道要北上勤王...”
“咱們打遼軍,這不是開玩笑嗎?”
“據說遼軍無敵啊!”
“...”
這種議論聲很快就蔓延全軍。
還未北上,但是江南士卒的氣質,就已經跌到穀底。
他們從來都沒想過,有朝一日,竟然能與遼軍對戰。
在他們印象裡,遼軍就是虎狼,他們實在是怕啊。
隨著一陣戰鼓聲音響起,諸多議論的將士,瞬間聚精會神。
因為他們知道,即將率領他們北上勤王的將帥要出現了。
對此,他們很好奇,究竟是誰?
朝廷的旨意並未昭告天下,衛淵擔心,耶律仁先會提前收到消息,進而有所防備。
江南十萬兵戰力低下,除非用奇,否則很難與遼軍一戰。
而且,耶律仁先一旦知道是自己掛帥,那麼,定會打起精神。
畢竟,遼軍在衛淵手上,是吃過虧的。
是以,在兵進汴京之前,衛淵沒有將自己身為主帥的身份說出。
此刻,蘇州城內,有虎衛列於兩旁。
隨著馬嘶長鳴,振聾發聵。
衛淵身著金甲,手握彎刀,跨馬越過城門,立時來到江南大軍麵前。
這一刻,所有的將士,全部沸騰起來,
“是衛帥!是衛帥領兵!”
“早就該想到是衛帥!聽說衛帥在咱們江南住了很久呢!”
“傳聞衛帥與遼軍交戰數次,每戰皆勝,如果是衛帥率領我等,沒準還真能打贏!”
“這就是衛無敵嗎?”
“...”
原本有些士氣低落的將士,在見到衛淵出現的那一刻,心中突然燃起希望。
認為,在衛淵的率領下,遼軍,也不是不能戰勝!
衛淵騎在馬背上,巡視三軍。
見到江南軍隊裡不乏老幼,心中不免有些悲哀,這便是冗兵的嚴重性。
十萬帶甲之士,隻怕連禁軍的一萬精銳都比不得。
所以,他才更要用奇兵製勝。
“周軍威武!周軍威武!”
衛淵騎行在大軍當中,不停地將手中兵刃高高舉起,大聲呐喊著。
也就在他一遍又一遍的呼喊中,江南軍隊的士氣,史無前例的達到了頂峰。
從第一個人,到第二個...第十個,直至所有人,都效仿著衛淵的動作,將手中兵刃舉過頭頂,齊齊大聲道:
“周軍威武!”
“周軍威武!”
“...”
其聲勢,似乎震撼到了蘇州城的千家萬戶。
不遠處,有一些江南將領見到這一幕,都是忍不住對衛淵感到欽佩起來,
“江南長久未經戰事,戍衛江南各州府的軍隊,也許久未見過血,已經沒了身為將士的那種精氣神。”
“然而,衛帥卻僅用著三言兩語,就將一支軍隊徹底喚醒...衛侯在軍中的威望,整座江南,都無人能及!”
“...”
遠遠地。
距離蘇州城數百步距離的一處山林中。
謝玉英帶著自己的兩名婢女,也在親眼目睹著衛淵將要出征的一幕。
此時,縱然是身為女兒家,都不自覺有一種熱血上湧,
“侯爺,不愧是當世英雄...”
蘇州城外。
衛淵放下兵刃,再次來到大軍列陣之前,大聲道:
“遼賊,侵我土地,掠我百姓,霸我孩童,占我女妻,罄竹難書!”
“本帥奉監國太子令,率軍抗擊遼賊,諸位,建功立業,隻在今朝!”
“隨本帥,北上勤王,殺敵報國!”
嘉佑八年,三月十六日,辰時三刻,衛淵奉命北上勤王,史稱——季春北上。
-----------
嘉佑八年,三月十七日。
耶律仁先得知謝武率禁軍精銳固守邯鄲,決議繞道相州,攻打湯陰。
三月十八日,遼軍進攻黎陽,與汴京城最後一道屏障‘安利軍’展開決戰。
三月二十日,衛淵一路奔襲,行軍至蔡州,距離潁昌,尚有幾日距離。
三月二十一日,安利軍三萬將士全軍覆沒。
此刻,黎陽城前一座山峰上。
<
br>????剛經曆過一場大戰的遼軍,不僅沒有顯出疲憊之勢,甚至,還有一種異常激動的心情。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即將兵臨汴京城外。
此時,他們距離汴京,仍有幾座軍事重鎮要啃下,比如陽武、方勝幾鎮。
對於他們來說,這已經是唾手可得了。
此時,無論頭發還是胡子,均已花白的耶律仁先,可謂中氣十足,神采奕奕,絲毫不見衰老。
單論精氣神來講,倒是與壯年男子都有一拚。
“哈哈!大遼的勇士們,到了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候了!”
“南下擒龍!”
耶律仁先大喊一聲,旋即,二十餘萬大軍,陸續高聲道:
“南下擒龍!”
“擒龍!”
“...”
嘉佑八年,三月二十二日,負責大名府戰役的秦振為了削減汴京方向的壓力,於本日辰時再次向耶律信先主力發起總攻。
雙方即刻陷入混戰。
猶如大名府城外,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
遼軍戰馬的優勢,在這一刻,淋漓儘致的體現出來。
周軍幾乎要用兩條命,才能換遼軍一條命。
但此戰,又不得不打。
如果再拖下去,耶律信先的計劃就算是成功了。
畢竟,他也沒想著,在重兵把守的情況下,將大名府收入囊中。
隻是將周軍主力拖在此處即可。
倘若秦振抽出部分兵力支援汴京一帶的戰役,那麼,大名府這邊的情況就會比較複雜。
原本兵力的優勢,也會蕩然無存。
秦振不敢這樣做,就隻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大名府戰役儘快結束。
但是,貿然出擊的代價,他也看到了。
兩條命換一條命,這買賣,怎麼看,都虧本。
大名府第二次大規模戰役尚未結束。
汴京那邊,就已經出現亂象。
許多世家商賈,都是拖家帶口的,打算離開汴京。
就連一些官吏也不例外。
就比如此時盛家。
盛竑做出決定,要讓王若弗、衛恕意與盛老太太,先行離開汴京,就說去揚州探親。
結果,盛老太太說什麼都不肯離開汴京。
這可急的盛竑滿頭大汗,
“娘啊,您怎麼還不明白,這遼人馬上就要打到汴京了...後果不堪設想啊!”
這時,王若弗正在指揮著下人們搬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