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明蘭大婚(1 / 2)

開武三年,四月中旬,衛淵經過一番運作,將昌哥兒調到了延邊去做縣令。

原本衛淵還覺得,衛如意因這事,定是要來尋自己問個情況。

畢竟,堂堂榜眼去做縣令,而且還是偏遠地區的縣令,擱在哪朝哪代,都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

然而,從始至終,衛如意一直待在盛家照顧衛恕意,沒有絲毫來找衛淵的意思。

而且,聽說是衛淵做出的安排以後,衛如意還特彆叮囑昌哥兒,一定要好好乾,不要給衛淵丟臉。

衛淵知道以後,內心大為觸動,到底還是親姐弟,信任二字擺在這裡,一切都無需多言。

到了四月份左右,明蘭的婚事就進入到了緊急的準備工作當中。

原本,這件事需要讓盛家出麵,與衛淵關係不大。

但衛淵一直將明蘭視為親生女兒一樣看待。

是以,衛淵直接代替盛家,開始操持明蘭婚事需準備的一切。

不僅如此,他還專門為此事寫了劄子請官家趙曦命禮部來操持。

總之,明蘭的婚事,已經是除了皇家子女成婚外的天花板了,比徐長誌結婚時陣仗還要大。

此大概到了五月中旬左右,距離婚事還有大半個月,這段期間,衛淵與張桂芬隻要無事就會來盛家。

暮蒼齋裡。

衛淵、衛恕意、衛如意姐弟三人,正圍坐在石桌前閒聊。

在他們眼前,不時有禮部或是侯府的人,搬著一些婚禮所需的用品。

見狀,衛恕意歎道:“這也太鋪張浪費了,你為明丫頭的婚事驚擾天子,是不是太過了?”

衛淵搖頭道:“不過分,那寧遠侯府怎麼說也是侯府,要是不將明丫頭風風光光嫁出去,隻怕旁人覺得,咱們還是高攀了寧遠侯府。”

要不是沒有衛淵,明蘭嫁給顧廷燁,豈不就是高攀?

“我還通知了顧廷燁那廝,成婚當天,要說明丫頭乃下嫁,待他們成婚之後,我讓桂芬帶著明丫頭去趟宮裡拜見太後,給明丫頭請個誥命。”

隨著衛淵話音剛落,站在他們身後的明蘭頓時瞪大了雙眼,顯得不可思議道:

“我?誥命?”

就連衛恕意也覺得不可,“明丫頭才多大?怎能得誥命?不妥,此事,晚兩年再說吧。”

衛淵笑道:“不過是個誥命而已,無妨。”

頓了頓,又看向明蘭,“你表弟昌哥兒剛到任上,怕是沒法子來參加你的婚禮了。”

提起這事,衛如意不說,身為大姐的衛恕意總是要問一問的,

“昌哥兒好歹也是個榜眼,按理說應去翰林院修書才是,長柏成為進士的時候,都去翰林院了。”

衛淵道:“大姐,這事您就彆問了,總之,昌哥兒乃是我親外甥,我還能害了他不成?”

這時,衛如意開口詢問道:“自昌哥兒成為榜眼之後,京中許多人家都來說親,你看,要不要在京城裡給昌哥兒挑門婚事?”

衛淵道:“這件事不急,待昌哥兒在地方上做出一番政績,調到京城以後再議吧。”

稍後,盛竑將衛淵請到正堂,詢問了他,待女兒成婚時,邀請那些人前來赴宴,衛淵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盛竑乃是文官,朝中也有一眾同僚。

屆時,他不知衛淵要請哪些人來,需要斟酌一番。

衛淵道:“你無需過問我這邊,我請的那些人,都會去寧遠侯府赴宴。”

聽到這裡,盛竑鬆了口氣的同時,心底也有些失落。

衛淵認識的人裡,大部分都是代州新貴子弟,是朝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其中,有很多人都未婚配,而盛家,還有兩個女兒未曾出嫁

要是都嫁給新貴子弟,盛家怎麼弱呢?

——

講武堂早在春闈結束之後就開設了。

由徐長誌與楊懷仁擔任第一期司業。

參加代州講武堂的第一期學員,也是衛淵勢力的中流砥柱。

當中包括了江巡、薑隨雲、馮行、向雲初、趙雄州、韓廣、種誼、種診等一十三將。

這一十三將,也被後世人稱之為"講武十三將",畢竟是講武堂第一期學員,代表著講武堂的裡子。

而這十三人,都與衛淵關係密切。

原定是九月份畢業,之後就調配到雁門一帶,待來年北伐時,隨衛淵出征。

待他們畢業的時候,衛淵還要親去給他們頒發結業勳章。

這個勳章,是衛淵想出來的主意,經過尚書省完善,最終弄了一套勳章體係出來。

但凡參與過北伐戰役的武將,都被授予"衛國勳章"。

趙曦又專門為衛淵設計了一枚勳章,叫做"柱石勳章"。

勳章體係的完善,代表著朝廷對拋頭顱灑熱血的武將的重視。

這個勳章體係一經鬨出,可謂是在武將裡鬨出不小的風波。

一些武將,身上要是沒有兩枚勳章,都不好意思向他人說,自己曾跟隨衛太傅參加過北伐戰役。

話說回來,隨著明蘭的婚事將近,衛淵讓講武堂的課業暫停,邀請徐長誌與楊懷仁同來參加明蘭婚事。

此外,就連陳大牛等人也邀請了。

幾乎囊括所有的新貴成員。

此舉,衛淵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明蘭嫁給顧廷燁,去到寧遠侯府,絕不是高攀,而是下嫁。

更要讓寧遠侯府的人知道,明蘭的身後,究竟站著哪些人。

衛淵將他對自家兩個姐姐的愛,都轉移到了明蘭與昌哥兒身上。

他給了昌哥兒一個遠大前程,一個可以入中樞成為宰執、配享太廟的機會。

他給了明蘭一場盛大的婚事,靠著這場婚事,明蘭也能舒舒服服的過完這一生。

某日,衛淵收到講武堂兵法司業徐長誌的信,說是陳大牛在講武堂裡,有關射藝、武藝方麵的課程,幾乎都是滿分。

但唯獨兵法這一關過不去。

倒不是說陳大牛不會領兵作戰,而是他壓根就無法將完整的一段兵法給背誦出來。

衛淵抱著知行,將整封信看完以後,忍不住向張桂芬打趣道:

“這個陳大牛,怕是要結不了業了。”

後者笑道:“大牛兄弟好歹是北伐功臣,又剛被朝廷賞賜了衛國、先登兩大勳章,是功臣,你真要讓他無法結業?”

勳章體係裡,最好的是柱石勳章,目前隻有衛淵一人獲得。

其次是功勳勳章、先登勳章,代表著為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或者在某個戰役中起到關鍵性決定勝負的作用。

緊接著是勝利、忠勇勳章,此類勳章主要是兵卒中的佼佼者獲得。

至於所謂的衛國,也就是北伐勳章,其實就是紀念性的勳章,但不管怎麼說,也是一種榮耀。

衛淵道:“長誌來信說,陳大牛記不住兵法,他跟我行軍作戰多年,說不會打仗,那是誰也不信,可大牛領兵方法,都是野路子,野路子在學堂可不好使。”

張桂芬眉頭一挑,“那怎麼辦?”

衛淵無奈道:“還能怎麼辦?隻能給他破例一次了。”

張桂芬掩嘴一笑道:“大牛在講武堂可還適應?蒹葭不止一次旁敲側擊的問我了,他畢竟是虎侯,如今又是蕩虜軍都指揮使,手底下管著七八萬人,是我國朝的上將軍,如今去當學子,心裡怕是不好受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