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連串事件如同厚重的陰雲,讓呂氏心頭的憂慮越發凝重。
如果那時……
呂氏心中不禁歎息,手溫柔地撫過朱允炆的頭頂。
“允炆啊,你要爭口氣,讓你皇爺爺和父親都看到,就算他在外頭有所依靠,可誰知道哪天這依靠會不會成為災禍呢。”
朱允炆堅定地頷首,臉上洋溢著不容置疑的自信。
做為出了名的孝順皇孫,他這些年可算是集萬千讚譽於一身。
而今,母親已穩坐東宮太子妃之位多年,憑什麼朱允熥就能篤定那未來的寶座非他莫屬。
他朱允炆,同樣有那個資格。
……
時光匆匆,轉瞬數日。
“在這大明江山,唯有三爺能堪當大任。”
“除了三爺,其他人在我眼裡皆是浮雲。”
“太子殿下向來明察秋毫,咱堅信他定不會錯看人才,選出真正的明君。”
應天府,某位公侯的府邸中。
昔日開國的武將們,今日的顯赫王公大臣齊聚一堂,情緒高昂,滿懷期待地議論紛紛。
被尊為上賓的藍玉端坐高位,望著這群熱血沸騰的武人,不自覺地翻了個白眼,猛力一拍桌案。
整個空間仿佛被按下了靜音鍵,瞬時萬籟俱寂。
藍玉麵龐掛著一抹陰鬱,銳利的目光逐一掃視周遭眾人。
今日聚會者雖不多,卻個個都是名動一方、麾下兵馬過萬的大明朝柱石。<
br>
他的眼神逐一掠過。
開平王常遇春的次子開國公,鶴慶侯,景川侯,會寧侯……
這一個個人物,無不是大明朝開疆拓土的功臣,身居公侯伯之尊。
此刻,他們的臉上表情各異,先前的竊竊私語已止,目光不時在高座上的藍玉與常升之間徘徊。
假使朱允熥此刻在此,或許會大聲打趣一聲:
哎呀,哥幾個都到齊了?
是聚在一起琢磨怎麼讓咱朱元璋給哢嚓了腦袋,還是合計著怎麼腳底抹油逃命呢?
這話聽著玩笑,實則沉重。
因為,在座諸人無一能幸免。
隨著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他們都會被朱元璋打入逆黨黑名單,以叛逆之名問斬。
他們中,或許確有不少行跡不端之輩。
但,他們真的都暗藏顛覆之心嗎?
就連被視為首惡的藍玉,儘管平日裡傲慢囂張,自視功高蓋世,可麵對朱元璋時,又怎敢生出半點忤逆之念?
怕是這念頭剛露頭,他就得先給自己幾個響亮的耳光了。
難道這些年,應天府內落地的顆顆人頭,隻是裝飾品?
這一切背後的真正緣由,無非是皇太子駕崩,為確保朱允炆能順順當當坐上大明龍椅,朱元璋得提前清除可能阻礙朱允炆的任何絆腳石罷了。
細看眼前這些人物,誰是真心向著朱允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