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朱元璋的誇讚,朱允炆嫉妒發狂(1 / 2)

畢竟年少輕狂,不明朝堂艱辛,僅憑一腔熱血,怎可比擬皇爺爺開創大明基業的智慧與堅韌?

不考慮實際難題,便想一味窮兵黷武,實在可笑至極。

朱元璋斜睨朱允炆,心中五味雜陳。

這真是自己的皇孫嗎?

竟如此……

與那些整日哭窮、反對戰爭的老儒有幾分相似。

心念電轉間,朱元璋的目光又投向了一旁的劉三吾。

“今日見眾位皇子心向大明,英勇果敢,咱心甚感寬慰。”

“皇孫允熥,一舉一動,一心一意,無不以大明江山為念,實乃大明之幸。”

朱元璋言罷,既讚揚了朱桂等人,也表揚了朱允熥,隨即話鋒一轉。

“但諸皇子與皇孫尚未成人,不宜妄論國政,當前首要仍是學業,應勤勉求知,他日方能肩負起守護大明江山的重任。”

說話間,朱元璋的目光掃過群臣,悠悠道:“今日之談,不過宗室稚子的閒暇碎語,不算是國之大事。”

非國事,純屬閒聊。

此言傳了出去,恐成坊間八卦了。

見皇上並未被慫恿,在北伐之後又起南征之意,劉三吾心下終於輕舒一口氣。

戶部尚書趙勉等人心中同樣卸下重負。

連年烽火不息,北征的硝煙剛散,新一輪的征戰已在籌謀。

年複一年,身為戶部尚書,操勞不止,心力交瘁。

何不暫閉門戶,於應天府內運籌帷幄,讓這天下喘口氣,養精蓄銳呢?

“恭送父皇。”

“恭送皇爺爺。”

待到朱允熥站起來,朱元璋已攜眾人漸行漸遠,消失在大本堂的轉角。

此時此刻,場上唯餘他與一群叔輩,還有方孝孺領著的數位大本堂先生。

朱允熥連忙趨前,打算攙扶方孝孺,卻被對方含笑擺手婉拒。

“為師尚年輕,腿腳利索得很,先進大本堂吧,今日便開講。”

朱允熥報以一笑,恭順從命:“學生遵命。”

眾人至此才依次步入大本堂。

殿後緩步的朱允炆,心中憤怒直衝腦門。

今日朱允熥竟如此膽大妄為,煽動皇族叔伯,倡言窮兵黷武,圖謀南疆。

皇爺爺卻輕描淡寫,既往不咎,甚至末了還誇他朱允熥一心向明,忠心可鑒。

世間哪有這樣的道理,實乃荒謬至極。

而今,方孝孺這名士林新晉大儒,竟也被朱允熥所惑,師徒之誼似乎隱隱萌生。

朱允炆思及此,胸中抑鬱難平,恨不得立即逃離這大本堂,尋一方淨土,讓心靈得以釋放。

大家齊集於大本堂,各自尋位而坐。

方孝孺目光掠過眼前的皇族子弟,心頭湧動起複雜情緒。

原本今年進京僅為探訪舊友,未料陰差陽錯之間,竟踏入皇宮高牆,搖身一變成了教導宗室子弟的大本堂先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