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吃瓜吃到自己的頭上(2 / 2)

“莫非這當中……”

砰!

一聲鈍響,驚破教坊司的寧靜。

緊閉的房門上,赫然留下一道腳印。

一陣風卷進雅室,引得室內眾人錯愕相望。

朱允熥神色肅穆,眉宇間藏著不忿,深邃的眼眸僅僅一瞥,便鎖定了那位不過20多歲、身著常服的青年。

“解縉,身為朝中重臣,竟有膽集眾於此,妄論我大明宗室皇孫。”

朱允熥眼神中透著淩厲與責問,直指室內的諸人。

特彆是坐於上首的那位青年,解縉。

大明王朝最讓人扼腕歎息的肱股之臣。

洪武二年生的解縉,5歲能誦詩文,10歲熟背千字文,12歲時四書五經已了然於胸,深諳其中精要。

洪武20年,恰值青春年華,他便在江西布政司鄉試中力拔頭籌,摘得解元桂冠。

翌年,戊辰科舉再傳捷報,一舉躍入進士行列,三甲第十,榮耀加身。

自此,朝廷青眼有加,授職庶吉士,旋即晉升翰林學士,一時風頭無兩。

少年英才,早年被譽為神童,及至青年,更是被譽為國之棟梁。

連曆經滄桑、見識過無數英雄豪傑的朱元璋,也對他青睞有加,常伴君側,甚至有言,待他如親子般珍視。

然而,天資聰穎之人,往往性情傲骨,不羈世俗。

正是這份不屈的個性,最終令解縉一步步走向了命運的悲劇,結局令人唏噓,生命終止於冰冷雪地之中。

朱允熥一番嚴厲責問之後,眼神銳利地鎖

定了解縉,而後陷入了沉寂。

屋內,解縉亦是沉默,沒有言語。

隻是用淡漠的眼神審視著這位粗魯闖入者,麵上無怒,平靜如水。

相比之下,同室的幾人則按捺不住,憤然起身,一一質問道。

“閣下是誰,難道不知道這為乃翰林學士解大人嗎?”

“你出自何門何戶,膽敢如此放肆?若不賠禮道歉,定讓你明日吃不了兜著走。”

“我們身為大明子民,自然有權議論朝堂宗室。若真有不妥之言,你儘可指出。眼下我們並無差池,你若不給個說法……”

就在這時,一直端坐未動的解縉,輕輕歎了口氣,緩緩站了起來。

隻見他整理衣衫,寬大的袖口一揮,雙手合十,深深行禮:“微臣,翰林學士解縉,拜見殿下。”

殿下?

解縉話語鏗鏘,讓那些剛才還慷慨陳詞為他辯護的朋友心頭驟起波瀾,一時驚愕失態。

來不及細究是哪位殿下,眾人連忙跪倒在地,懇求寬恕。

“殿下,我等不知殿下蒞臨,在此胡言亂語,還望殿下大人大量,不要與我等計較。”

按理說,他們其實無須伏地跪拜,但是因為之前言語中對朱允熥多有不敬,此刻正忙著乞求原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