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方跪著的章彬,幾乎承載了所有的壓力,這份無形的重負讓他幾乎抬不起頭來。
但一想到將來可能的擁立之功,他咬牙挺直了腰板,直視那位斜倚圈椅的太子。
“殿下……”章彬艱難地喚了一聲。
朱標的目光立刻轉來:“哦?”
僅一個簡單的回應,章彬便感覺喉嚨發緊,千言萬語卡在了喉頭,怎麼也說不出口。
“殿下。”
這時,劉三吾顧不得其他,眼看朱標有嚴懲監生之意,毅然站出:“殿下,今日之事,實則是因昔日東宮講學中,淮西郡王與黃子澄辯論。”
“郡王堅持軍力至上,黃子澄則耐心矯正,不料幾句不慎,觸怒了郡王。”
“隨後,皇上顧念宗親情深,將苦研聖賢之道幾十載的黃子澄貶為平民,遣至宣府。監生們認為這是偏袒之舉。”
“再者,皇上以親情厚待殿下,更改封地至淮西,監生們又認為此舉違背了禮法規矩。”
“正是這些緣由交織,才導致了今日西安門這一係列變故。”
有了劉三吾的領頭,其後官員們也紛紛開口陳情。
這一刻,他們不得不挺身而出,一旦退縮,就意味著他們為學子發聲的行為,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更何況,作為文官,他們與那黃子澄一樣,背負著聖賢子弟的名號。
今日黃子澄能被流放到宣府鎮,誰能保證他們不會麵臨同樣的命運?
此刻,他們為學子爭取,其實也是在為自己而戰。
朱標的眉頭輕輕一皺,鼻中發出一聲冷哼,道“劉三吾……”
這時,一直在旁等候的朱允熥終於上前,站到朱標麵前,恭敬地開口:“父親,兒臣願為諸位大臣解惑。”
說罷,他抬頭,用平靜的眼神迎接朱標審視的眸光。
這小子又在打什麼主意?
自己已經把局麵控製住了,他究竟還想乾嘛?
望著眼前已與自己差不多高大的朱允熥,朱標心中閃過一絲疑慮。
沉思片刻後,他語氣淡然地說道:“準。”
得到許可,朱允熥臉上綻放出笑容,感激地瞥了朱標一眼,隨即緩緩轉身,麵對著在場的所有監生及劉三吾等朝廷重臣。
“本王認得你們所有人。”
就在太子殿下鎮得西安門一片寂靜之時,朱允熥的聲音猛地打破了沉默,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這話一出,官員們中間立刻掀起了波瀾,人人麵露驚異。
但在朱標的威嚴下,他們哪敢多嘴半句,隻好強壓下心中的不滿和疑惑,硬著頭皮繼續聽朱允熥說下去。
朱允熥話音剛落,他的眼神緩緩掃視全場,包括劉三吾在內的每一位官員都沒能逃過他的目光。
他站得筆直,右手背在身後,左手輕輕搭在腹部,頭高高昂起,眼裡仿佛有著燃燒的火焰。
“各位都是大明朝的棟梁,我明白大家今天聚集在這裡的心思。”
“那些監生或許偏激,或許是被宵小之徒煽動,一怒之下湧到西安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