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這樣的乾將,本王很是安心。”
蔣瓛心願得償,聽見皇太孫這番話,冷峻的麵容難得地綻放出一抹微笑。
雖然轉瞬即逝,又恢複了往常的嚴肅。
“微臣必定不辜負皇上,太子,皇太孫的期望。”
“臣告退。”
言罷,蔣瓛緩慢起身,步伐穩健地後退,直至退出台階,才緩緩轉身,向著宮殿外踱去。
那副諂媚的姿態,讓在場的文官私下裡鄙視不已,但無人敢表露半點不滿,隻能在心裡暗自憤慨,咒罵連連。
朱允熥輕輕一咳,巧妙地吸引回了群臣的注意力。
隨即,他語氣平淡地開口:“朝廷需要能做事的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今朝堂上百官中有人犯事,各位有何良策?”
朱元璋今日借機整頓朝綱,一舉清理上百官員,無疑是個近年來的大手筆。
他沉思片刻。
想起昨日朱元璋下旨,因江夏侯和禁軍親衛叛亂,牽連者數以千計,均難逃一劫。
而今日帶走的這上百人,卻隻是說送往錦衣衛昭獄審訊,未明確懲處。
這背後莫非另藏玄機?
正如朱元璋在殿內裝病,對外宣稱身體不適,是否也是為了誘出大明朝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家?
既然如此,他自然要與朱元璋默契配合,讓所有人看出,那些被帶走的官員複位無望。
果不其然,隨著朱允熥的話語落下,文官行列中掀起一陣騷動。
皇太孫的意圖很明顯,人雖然被帶走了,大明的江山不能因此停止運轉。
這該如何是好?
唯一的出路,就是選拔新人,填補那些突然空缺的位置。<
br>
趙勉腳下一動,念頭剛起,便憶起自己早先的經曆,連忙收住腳步,暗暗將那份蠢蠢欲動壓了下去。
詹徽則邁出步伐,出列躬身行禮,“皇太孫明鑒,吏部對於官員考核與評價皆有一套嚴謹的體係。”
“皇太孫可以從中有選擇地任命賢才,填補官職空白,穩固國本,確保朝政順暢。”
朱允熥輕輕頷首,目光不由得多在詹徽身上停留了幾秒。
能在朱元璋手下同時執掌吏部與都察院,詹徽的能力不容小覷,至少在識人用人上頗有眼光。
他輕應一聲,語氣平和地說道:“既然這樣,吏部即刻籌備人選名單,呈交上來。”
詹徽領旨,正待退下,朱允熥卻忽然伸手,指了指身邊站著的解縉與夏原吉,對詹徽意味深長地道。
“這兩人近日稍顯悠閒,若詹尚書人力不足,不妨請他們協助吏部選拔人才,為朝廷效力。”
詹徽臉上閃過一絲訝異。
一位翰林,一位主事,自然不可能直接替代他吏部尚書的職位。
但在眾人矚目下,皇太孫親自提名這兩人輔助吏部選賢舉能,其心意已昭然若揭。
如果說翰林學士解縉因翰林院事務不多,稍顯空閒,倒也合情合理。
畢竟翰林院的主要職責就是編修書籍史籍。
可戶部絕非清靜之地,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夏原吉作為清吏司的主事,還能算是清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