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望向那邊,隨著他的視線,滿場的文武官員也紛紛轉頭,注視著殿前的台階下。
一位年紀與朱標相仿,體格更為健碩的男人,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之下,步步走來。
那人背後,緊緊束著兩根荊條。
正是朱元璋的次子,坐鎮西安的秦王朱樉。
於眾人的注視下,秦王龍行虎步一般,堅定地走到了瞠目結舌的朱允熥前方。
在朱允熥的目光中,朱樉舉起雙臂合於胸前,深鞠一躬。
“臣朱樉,拜見監國皇太孫。”
朱允熥猛地站起來,走到朱樉麵前伸出手,托起對方。
他一臉苦笑:“二叔,您是長輩,哪有長輩給晚輩行如此大禮的。”
朱樉卻異常嚴肅,“皇太孫身為君,我為臣,麵君自然要依禮行事。”
這,真的是那個我行我素的二叔?
望著一臉正色的朱樉,朱允熥半信半疑地將他扶起,探究的望著他。
二叔這一出是做給在場文武百官看的,更是給皇爺爺看的。
眼見朱樉已經退到一旁,麵容莊重地對著大殿方。
朱允熥也退坐到禦座上,準備看看二叔還會耍出什麼花樣來。
大殿上。
百官對秦王今日回京晉見的請罪大戲,心思各不相同。
朱樉全然不顧眾人目光,大步流星直奔大殿中央,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然後泣不成聲。
“父皇,大哥。”
“我回來了。”
“兒臣有罪,臣弟有過。”
“兒臣忽視皇命,不求上進,給藩國帶來災禍,欺侮子民,令父皇龍體欠安,大哥病情加重。”
“一切過錯,全因兒臣而起。”
“兒臣罪孽深重,萬死難贖,不死不足以平息民憤,難換回父兄安康。”
“兒臣隻願父皇龍體無恙,不求父皇寬恕,兒臣帶著荊條來,隻盼父皇用這荊條狠狠教育兒臣。”
“兒臣願舍此殘生,祈求大哥身體康複,執掌大明江山。”
麵對文武百官,朱樉痛哭流涕,聲聲呼喊。
似乎皇上和太子的病痛,真是因為他地方治理不善,惹怒了上天。
似乎,他真心準備以死謝罪。
這次,往日因立場不同而心存芥蒂的文武官員們,竟罕見地摒棄了成見。
兩方開始暗中交換眼神。
詹徽、茹瑺等幾位尚書,目光不約而同地落在了常升身上。
他們臉上都掛著難以言喻的無奈。
明眼人一看即知,秦王此番舉動,在今天已是二次上演了。
就在剛才。
那幫功勳卓著的武將們,也在皇太孫麵前,用同樣的方式自責請罪。
秦王顯然是要搶在前頭,主動請罪,期盼著朱元璋能高抬貴手,對他手下留情。
朱允熥眼神幽深望著這位演技一流的二叔。
心裡暗自感慨。
朱元璋的兒子們,個個都都簡單啊。
雖說朱樉在封地時,常有放縱之舉,但此刻展現的政治智慧卻不可小覷。
他是看準了皇爺爺不會真的嚴懲他,才演了這一場。
他思忖片刻,自大明立國24年以來,還真沒哪個皇族藩王,在犯錯後,能像這樣主動認罪。
指不定,皇爺爺真會因此而對他寬容處理,減輕責罰。
朱允熥的目光不自覺地轉向大殿深處。
想必此時,皇爺爺和父親應已知曉。
他們的兒子、弟弟已經返京,且聽到了他此刻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