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倭二字一出,仿佛點燃了雲平碼頭的熊熊鬥誌。
“滅倭!”
“滅倭!”
“滅倭!”
這誓言般的聲音,直衝雲霄。
人群之中,秋吉悠介雙腿顫抖,背後冷汗涔涔,艱難地吞咽著唾沫。
麵色蒼白,卻不敢有絲毫動靜。
而在碼頭上,李景隆、鐵鉉等將領已開始行動起來,官員與工匠們紛紛登上寶船。
李景隆等人在登船之前,齊聚朱允熥麵前。
此刻,李景隆心潮起伏,就像身旁那江水一樣,波瀾不驚下藏著萬般情緒。
微風輕拂,江麵泛起圈圈漣漪,波光粼粼。
朝廷首次對倭國亮劍,更是中原曆史上的首次跨海遠征。
這份沉甸甸的使命落在了他的肩上,讓他既感到榮耀,又難免忐忑。
望著5000千精銳的征倭士兵逐一登上船隻,李景隆在朱允熥麵前拱手朗聲道。
“征倭大軍已整裝待發,末將領旨出海,誓以生命捍衛國威,絕不會辜負皇太孫的重托與厚望。”
朱允熥微笑點頭,眼神中滿是期許:“大將軍用兵如神,胸有成竹,此行定能成為大明與倭國間的橋梁,確立我朝在倭國的正統地位。”
李景隆神色堅定,那份責任感仿佛刻進了骨子裡。
朱允熥擺了擺手:“大軍即將啟航,大將軍請先上船調度,我與鐵大人還有幾句私話要說。”
鐵鉉雖在朝中掛著正五品禮部儀製司郎中的官銜,但因得到朱元璋的特彆恩寵,還兼了文華殿行走的職務。
雖無品級,卻是一份莫大的榮譽。
李景隆笑著點頭,目光掃過麵色凝重的鐵鉉。
他知道,對方是
皇太孫心中未來的棟梁。
待此次凱旋,鐵鉉歸朝之日,必將成為朝堂上的一方重臣。
見皇太孫欲與新貴鐵鉉私下交流,李景隆識趣地應和。
一邊揮手示意,帶領著一群由朝廷精選的文官與工匠,登上了龍舟寶船,準備揚帆起航。
碼頭邊,鐵鉉矗立,凝視著浩渺江麵。
他語帶誠懇:“殿下,可是有什麼囑咐嗎?”
朱允熥轉頭,目光與鐵鉉交彙:“此番遠航倭國,人選眾多,我卻在皇爺爺前力薦於你,你心中可有所猜度?”
言畢,他的視線落在鐵鉉身上。
鐵鉉眼神微閃,輕輕擺手:“臣以為,殿下欲借臣之手,實現大明大軍前往倭國的真正意圖。”
朱允熥笑著擺了擺手。
“那銀礦,無論你是否去不去,都在那。隻因眼下,縉紳還需在皇爺爺身邊曆練;原吉則需坐鎮戶部,我尚有許多事情需他助力。”
鐵鉉仰首望向朱允熥,忽然笑聲朗朗。
“原來在殿下眼中,唯獨臣最為清閒啊。”
言語間,滿是調侃,毫無怨意。
朱允熥擺擺手,“大明想千秋萬代,便不可局限於中原一隅。回溯曆史長河,哪有一國能憑中原之地,永享安寧?”
這簡單的提問,讓鐵鉉蹙眉,認真思索起來。
沉思許久,他緩緩言道:“也許,唯有漢家文明,流傳不息。”
朱允熥一愣,未料到鐵鉉會給出這樣出人意料的答案。
他苦笑道:“漢家文明,流傳不息。”
此時,鐵鉉眼中閃過一抹睿智:“太孫之意,是希冀大明亦能恒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