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責,由你我共擔。”
“此事,後人自會給予公正的評判。”
“此行路遙,歲月悠悠,未知何時再聚君臣宴,望君珍重,勿需掛懷。待冬去春來,我在應天備好酒席,與你共醉,讚頌大明的千秋偉業。”
鐵鉉心中翻湧如潮,情緒激蕩如狂風巨浪。
他深深一鞠躬。
“大明千秋萬代。”
“微臣就此拜彆皇太孫。”
……
“馮永逸參見燕王殿下!”
北平府往北,緊鄰茫茫草原的地帶,潮河所傲然屹立於連綿起伏的山嶺之上。
馮永逸數月前從應天被貶至此。
此時的他,身穿戰痕累累的沉重鎧甲,刀砍劍劈的痕跡交織成一幅圖騰,縫隙間凝固的血漬黑紅交錯,甲片內還夾著乾涸的肉末碎骨,散發出難以忽視的鐵血氣息。
他手緊握馬韁,引領著幾十名部
在他們麵前,列陣的是一隊盔明甲亮的精銳騎兵。
而領頭的,正是身披鎧甲,手持利刃的大明燕王朱棣。
他已帶領親兵巡邊半月有餘,眼望著這一幕,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
“本王聽說,潮河所臨近年關,仍三次深入草原腹地,每戰必勝,讓那些前元餘孽聞風喪膽,望風而逃。”
一旁陪同的潮河所千戶勉強擠出一絲苦笑,偷偷瞥向跪在最前方的馮永逸。
“微臣誓驅逐夷狄,保境安民為己任,即便敵人逃至天涯海角,也必讓其知大明鐵蹄之威,守護百姓平安。”
馮永逸的頭始終低垂,聲音卻堅定有力,回響在空曠之地,隻是那隱藏在盔甲陰影下的麵容,無人能窺。
朱棣的眼神忽明忽暗。
馮永逸這人,他是了解的。
起初,他從皇宮的親兵衛隊調到了朱允炆身邊當護衛。
後來朝廷裡風起雲湧,關乎國家安危,他也跟著受牽連,被發配到了邊疆。
他當時不過是隨意之舉,將其安置在潮河所,一個僅為密雲後防打打下手的小地方。
萬萬沒想到,這家夥居然給了他一個大驚喜。
他這次出行,雖說表麵上是趁著年關將近,巡視邊境各個關卡。
實則是衝著這個在外邊疆闖出了殺神名號的馮永逸來的。
朱棣點了點頭,“好一個猛將。此番出塞,戰果怎樣?速速報來。”
一眾北平將領們眼神微閃。
王爺這是要在邊疆之地公開誇讚。
馮永逸,恐怕是入了王爺的眼,時來運轉了。
馮永逸則是一臉正氣。
“回稟王爺,卑職此行率領百名兄弟深入草原10日,巡查了四處蒙古部落,均未發現武裝跡象。直至深入500裡外,發現一蒙古部落違反律法。”
“私下藏匿兵器,糾集了約300人。卑職當即命令他們繳械歸順,那些蒙古賊子不從,於是卑職率軍討伐,一舉殲滅300餘敵,摧毀兵器,宣布律法,餘部最終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