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老朱、朱標、朱允熥蹲門檻(2 / 2)

一記響亮的噴嚏轟然響起。

朱允熥憨笑一聲,“其實是孫子看不得爺爺跟父親在家中,整天聽著那些聒噪,又因為孫子不能發脾氣,因此才急匆匆地從浙江道趕了回來。”

“你小子能扛幾斤重的事,真是不省心。”朱元璋有氣無力地數落著。

可那份威嚴,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跟在後麵的劉建安見朱元璋這副模樣,趕緊上前,親手解開了朱允熥身上的麻繩。

他一邊彎腰忙碌,一邊說道:“三爺回來就回來嘛,乾嘛這樣折騰自己,看這手腕都紅腫了,怕是要好幾天才能消呢,老奴瞧著都心疼。”

這老家夥總是這麼會說話。

解脫束縛的朱允熥,雙手慢慢揉轉著酸痛的手腕。

朱元璋環顧四周,一屁股坐到了西華門門檻上。

那邊,坐在輪椅上的朱標輕輕一揮手。

周圍的內侍和禁軍親兵立刻退到遠處。

“說吧,這次回來又想搞什麼名堂,彆跟咱說是為了幫咱分憂解難。”

朱元璋叉開雙腿,雙手撐在膝蓋上,目光銳利地審視著朱允熥。

見朱元璋沒了之前的怒火,朱允熥一翻身,盤腿坐到了地上。

不等他開口,朱元璋眉頭緊鎖道:“去武英殿拿幾個軟墊來。”

劉建安聞聲立即轉身,親自奔向西華門後的武英殿去取軟墊。

朱允熥適時開口,“允熥在杭州時琢磨著,這次田賦和商稅的改革,經過去年冬天到現在的運作,浙江那一帶基本沒人敢再反對了。”

“就算偶爾有點小動靜,有湯醴在那裡坐鎮,也不至於翻起什麼大浪。”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起,緩緩點頭表示認可。

朱允熥繼續說道:“但是,這件事我們做得太顯眼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咱們最終目的是讓全國都實行。”

“應天這裡聚集了全天下的官紳功勳,他們肯定會感到不踏實,對這

事有意見。說不定在我回京城的路上,他們就已經參過我了。”

朱元璋哼了一聲,斜睨了眼朱允熥。

“幾張紙幾句話就想讓咱改變主意?他們還嫩了點。”

朝堂上確實有過爭論,甚至有人密謀對策,但都被朱元璋壓下來了。

一切正如朱允熥預料,他微笑著說道:“所以我回來,正是為了幫爺爺排憂解難的。”

“你心裡有主意了?”

朱元璋扭了扭脖子,語氣深長地問道。

朱允熥用力頷了頷首。

這時,劉建安麻利地搬來了墊子,趕緊將軟墊墊在了朱允熥的身下。

坐在厚厚的墊子上,朱允熥盤起了腿,舒適而自然。

“允熥認為,今年浙江道的貪官已被懲治,朝廷雖然有備用的官員人選,但如果要人儘其才,短時間怕是難以填補所有的空缺。”

“這些年,不光是朝廷各部門,就連地方官府,也有很多職位空缺。從情理到國家大局考慮,朝廷今年應該下旨開設恩科,廣招天下英才,為大明朝效力。”

朱允熥的聲音在西華門內回響,眼神閃爍著期待與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

這提議,實則大膽且不循常規。

通常,除非國家初建如洪武4年5年那樣急需人才,才會連續兩年開設恩科。

而大明朝的第三次恩科,直至洪武十八18年才重啟,之後便定為3年一度。

按理說,下一次應當是在洪武27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