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恩科推動浙江改革,內閣分化大臣(2 / 2)

“允熥認為,皇爺爺您是英明的君主,父親也是賢能的儲君,對於國家大事,有沒有這樣的安排其實都無妨。”

“但現在國家越來越遼闊,事情也日益繁多,總有一天,即便是爺爺和父親,也無法親自處理所有事務。”

“眼下設立這樣的製度,能夠吸引大臣們的注意力,推動賦稅改革,這對國家和百姓都有好處。未來,這還能幫助分攤政務。”

“隻要我們朱家穩坐江山,掌控著皇權,升降賞罰,都由我們說了算,旁人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朱元璋擺了擺手:“將來的事,將來再說,眼下隻要能減少外麵那些人對賦稅改革的非議,咱都可以答應。”

分權,這是最直接的辦法。

畢竟,事情總歸需要有人去乾。

作為大明的開國皇上,朱元璋在分權製衡上展現出了非凡的手腕。

時而拉攏,時而嚴懲,最後再將任務層層下達。

隻有愚蠢之輩才會以為,皇上真能將整個朝廷清洗得一乾二淨。

有這個能力,並不代表就會這麼做。

分權既是警告,也是為了更高效地施政。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朱元璋才願意讓那把懸於九天之上的利劍偶爾露崢嶸。

朱允熥頷首應道:“今年特設恩科,至少能讓浙江道的改革事宜順利推進,初顯成效。明年,再從文華殿引入學士,進一步分化他們,避免形成抱團的小圈子。”

“隻要朝堂上反對改革的聲音減弱,輿情就不會形成,我們行事也就更加遊刃有餘,從中協調各方利益。”

至於統領朝堂的高位,就看你們有沒有這份野心和能力了。

什麼文人的傲骨?

在絕對的權力麵前,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下一切。

朱元璋沉思片刻,

轉頭征詢站在一旁的朱標。

“太子覺得怎樣?”

朱標目光掠過朱允熥,緩緩說道。

“僅讓文官入駐文華殿,是否會引來無謂的非議?是否會讓文官勢力膨脹過度呢?”

朱標總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核心。

朱允熥心中暗歎,父親畢竟是父親,考慮深遠。

他回應道:“允熥去年就在思考,昔日祖皇爺爺麾下的大都督府作用顯著。即便後來因種種原因,將它分為五軍都督府。”

“這自然有其道理,也是我們朱家鞏固基業的必要之舉。但眼下看來,如果文華殿要增添學士,那五軍都督府也應適當引入武英殿學士,文武搭配,方能相得益彰。”

朱標的眼皮輕輕跳動幾下,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

身體往後一仰,便不再言語。

朱元璋哼了兩聲:“咱給予的恩寵已足夠厚重。”

這又是他突如其來的感慨。

朱允熥卻笑了:“皇爺爺您向來寬厚仁愛,允熥明白。現今提議文武雙殿並重,實質上是為了維持朝堂的均衡狀態。”

“保持平衡,才是正道。”朱元璋點評道。

朱允熥默默頷首讚同。

這就是帝王之術。

大明的皇上若想牢固掌控整個國家機器,就必須平衡朝野與天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