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負保衛應天城的重任,他們有責任讓這些罪犯接受大明律法的公正審判。
劉遠對太孫的洞察力以及對局勢的準確把握極度佩服。
儘管散布謠言者受到了懲治,但如太孫所料,謠言已經開始在民間傳播。
解學士走訪了任亨泰的鄰居後,今日之事也按太孫的計劃進行。
這些人,有的是出於正義,有的是為了解學士承諾的好處,還有的是被穿著飛魚服的隨從們嚇倒。
總的來說,都在今天到達了洪武門前,為被謠言蒙冤的任亨泰伸張正義。
這次行動很快吸引了許多城內對這樁謠言充滿好奇的百姓,他們自動來到洪武門,想親眼看看。
劉遠輕輕歎息,低聲說:“確實像三爺所預言的,有些百姓聚集在洪武門前,為任亨泰喊冤,已經吸引了一大批城內人圍觀。”
說完,劉遠好奇心湧動,看著似乎沉思的朱允熥,心裡盤算著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朱允熥思索了一眼城裡的局勢,然後看向一臉疑惑的劉遠。
“接著等。”
“啊?”劉遠不解。
朱允熥並未解釋,徑直說道:“咱們去城牆上瞧瞧。”
劉遠傻笑撓頭,跟在後麵。
沒多久,兩人登上洪武門的城樓。
朱允熥耳邊充斥著城門下的喧囂。
他探頭一看,城門下聚集了近百名百姓,齊聲喊著任亨泰的冤屈。
隊伍前麵的百姓,手裡拉著白布,上麵寫著“任侍郎清白之家,任侍郎無辜”。
人群中,更多人揮舞著小白旗,上麵寫著為任亨泰伸冤的標語。
朱允熥皺眉,這就是他之前給解縉出主意,炒熱輿論的那套。
沒想到,這麼快就被用上了。
應天府差役和金吾衛士兵正忙於隔離圍觀者。
數一數,朱允熥猜現場圍觀者至少千人。
連洪武門兩側不遠處的太常寺和工部官員,此刻也偷偷躲在衙門後,伸長脖子看熱鬨。
朱允熥微笑頷首,輕哼兩聲。
不久,腳步聲由遠及近。
接著,解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任務完成,太孫的計策已經安排好。”
解縉邊走邊說,來到朱允熥身邊,臉上帶著笑意,看向城外,目光掃過城門口的人群。
朱允熥暗自得意,“這就是民意。”
解縉轉頭,深深地看了朱允熥一眼:“民意已達,下一步呢?”
朱允熥手扶城牆,堅決地說:“今晚要讓應天城的每家每戶都看到那份小報。”
解縉皺眉:“很多人不識字……”
“他們會找識字的讀。”
朱允熥拍拍解縉的肩膀,往皇宮走去。
解縉看著朱允熥的背影,走到城牆邊,看著遠處的人群,不禁打了個冷戰。
……
“無恥之輩。”
“太過份了。”
“老夫顏麵何在。”
怒吼聲響徹雲霄,連夜間的江陵山都仿佛被震動了。
山巔雅居之外,黑夜如墨,星光隱約,屋裡聚集著幾位江南老儒。
他們憤怒不已,滿臉通紅。
坐在老儒中間的戶部尚書趙勉慵懶地盤著腿,仿佛疲憊不堪。
劉三吾拿著一張字跡粗大的紙。
看著紙張上的文字,憤慨萬分,紙被他緊緊地握在手中。
接著,他凝視著在場的幾位老儒。
“今早洪武門前發生的事情,我知道後就感覺有點奇怪。”
他長歎一聲,“果然不出所料……此時此刻,全城都在傳播這些汙穢的謠言,可惡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