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朱元璋最後的警告。
朱棣等人麵色凝重,態度愈發恭敬。
“臣等遵旨。”
朱元璋的目光在朱標與其他兒子們間遊移。
“你們已在京城多日,是時候返回封地。爾等關於藩國食邑的奏折,咱會稍後放進朝廷,至於各家世子,須留於應天,由咱親自教導,你們應該明白咱的用心。”
“兒臣明白。”
……
“我不明白。”
“皇上昨晚在宮中家宴上的話何意啊?”
一間簡陋茶室裡,劉三吾滿臉困惑,低聲詢問。
趙勉瞥了眼幽暗的茶室,暗暗搖頭。
江陵山現已被錦衣衛封鎖,雖未鎖門,但隻要錦衣衛在,裡麵的人就無法出來。
如此一來,他們恐怕得等一段時間才能去了。
茶室內光線昏暗,隻有水汽從茶壺中緩緩升起,彌漫在兩人之間。
劉三吾等了許久,見趙勉不語,便放下茶具,直視趙勉:“你怎麼看?”
被問及,趙勉隻得回應:“皇上身體健康,朝政也未鬆懈,怎會此時禪位?”
“這正是老夫疑惑之處。”劉三吾長歎一聲,滿臉憂慮。
趙勉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抬頭看著劉三吾,仔細觀察。
劉三吾低聲說:“若皇上無意禪位,這可能是他設下的計策。但如此簡單的計策,皇上認為何人會上當?這樣一想,事情越發不合常理。”
趙勉仰頭喝儘茶水,然後笑著說:“也許……皇上根本就不想隱瞞呢?”
“不想隱瞞?”
劉三吾似有所悟,急忙問:“你的意思是……”
趙勉點頭肯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皇上即位至今,已有25載。這些年來,又有幾人真正讀懂皇上的心思?”
語罷,趙勉給自己倒茶。
劉三吾緊鎖眉頭,“胡惟庸,李善長之事,至今,無人能解皇上心意……”
“那皇上此番意圖何在?”
趙勉提出了疑問,旋即自答:“在我看來,倒不如不去費這個腦筋。”
劉三吾一臉困惑:“不去想這些,難道我們就坐視不管嗎?”
趙勉搖頭:“若皇上真有禪位之意,下一位皇上會是誰?”
“自然是太子。”
趙勉再問:“若皇上不退,未來皇上又會是誰?”
劉三吾無奈地眨眼,但仍坦誠:“依然是太子。”
正當劉三吾以為趙勉還有話時,趙勉突然挺直身子,向前探身。
“那我們為何不換個思路?等朝廷定下科舉主考官後,再大力讚揚皇太孫的功績。”
劉三吾抬頭,望向目光堅定的趙勉。
他不禁笑了,歲月在他臉上刻畫了更深的皺紋。
……
幾日後。
天剛蒙亮,京城的官員們紛紛起床,穿過洪武門,匆忙前往中極殿。
千步廊空曠長,讓官員們整理儀容、平複心情,也成了交流傳聞的隱秘之所。
鄉試即將結束,應天府將迎來新晉的會試才子。
今日,或許會確定會試考官的最終人選。
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落在風流韻事纏身的禮部左侍郎任亨泰身上。
他本是負責禮儀的重臣,卻被謠言困擾。
劉三吾與趙勉同行,兩人神情冷漠,無意間聽見同僚們的耳語。
趙勉輕聲說:“今日,可能就是劉大人被任命為主考官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