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貢院裡,細微的驚歎聲此起彼伏。
另一隅的號舍中,石偉毅眼神炯炯,緊盯著考卷。
輕歎一聲後,便沉心靜氣,仔細審題,構思答案,隨後筆尖輕觸紙麵,草稿漸漸成形。
對貢院裡的考生來說,三天仿佛一個世紀,而這僅僅是六日考驗的開始。
寫完的舉子會探出頭,示意完成。
隨之,監考的文書和差役穿梭其間,確認、收卷,一氣嗬成。
考卷被送往彌封官處,經過折角、隱名、蓋印等一係列嚴格程序,確保公平。
之後,試卷轉至眷錄官,由專人謄寫副本,原卷則密封保存,副本分發給十八房同考官評判。
防弊措施嚴密至極,幾乎滴水不漏。
但世間事,凡有人為,便總有隙可乘。
石偉毅花了兩天半時間寫完。
第三天正午時分,簡單吃了些乾糧,幾口清水下肚。
在又一次仔細檢查試卷,確保無誤之後,他小心翼翼地把頭探出號舍外。
幾乎同時,兩個負責監考的小吏踱步而來。
其中一個眼神淡淡掃過石偉毅,不自覺地左右張望一番,這才開口詢問:“可曾全部完成?”
石偉毅回應:“已經全部完成。”
“那好,我這就收走你的試卷。”
“拿去吧。”
石偉毅擺擺手,隨即雙手環胸,往後一靠,實在是累得不行,剩下的時間直至明日,他得好好補個覺才行。
這兩個小吏收起石偉毅的試卷,徑直走向彌封官那裡。
一路上,小吏的目光時不時落在那卷子上,直到試卷被貼上封條,密封妥當,再將它特意放在最
上方,連同其他試卷一起,送往眷錄官的手中。
眷錄官那兒人手充足,為的是加快謄寫進度。
小吏將密封好的試卷遞給眷錄官邊上的助手,手輕輕在頂上一拍,對方心領神會地頷了頷首。
緊接著,石偉毅的試卷被轉交給眷錄官進行謄寫,最終置於那堆試卷的最底部。
一旦數量達標,這些試卷會被小吏打包,送往十八房同考官的所在。
運送途中,原本墊底的石偉毅試卷,不知何時被悄然移到了最上方。
抵達同考官處後,這些試卷便交由協助同考官批改的閱卷官們處理。
送試卷的小吏,還是那熟悉的老動作,手掌輕輕在試卷堆頂拍了拍。
接試卷的同僚立馬會意,把最上頭那份抽出來,幾個小吏麻利地分好,再一一遞給那些閱卷大人。
其中,拿著石偉毅試卷的那位,把它悄悄遞給了角落裡的閱卷官。
“大人,試卷來了。”
閱卷官抬眼瞅了瞅小吏,見他滿臉堆笑,手卻規矩地放著,掌心朝下。
接著,他默默翻開最上麵的試卷,沒翻幾頁。
閱卷官往後一靠,低聲說:“韻腳不齊,用詞不精,唯筆跡尚可,怎堪為仕?”
話音剛落,石偉毅的試卷就被輕輕扔進了旁邊的竹簍裡。
隨後,他又拿起一份,見密封線那折了個指甲印,臉上露出喜色。
“文章流暢,見解獨到,筆力不俗,頗有教化。”
一旁等候的小吏趕緊小心翼翼地拿起這份試卷,畢恭畢敬地送到另一位同僚閱卷官前。
這位同僚也是一字一句細細審讀,確認無誤後,提筆洋洋灑灑寫了20多個字的評語。
就這樣,一篇入選的文章誕生了。
這樣的場景,在這貢院裡,一幕幕不斷上演。
所有的一切,都在靜默中悄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