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咱當然是想要重孫的(1 / 2)

那條橫貫南北的大河,乃隋煬帝所造。

朱棣遷都北平後,改名京杭大運河。

朱高熾輕輕一笑,“運河沿岸,家庭林立,關卡眾多,十幾萬百姓賴此維生,數千地方官家族所係,一旦驟然中斷,恐生變故。”

此言非虛。

幾十年後,朱允熥將深刻意識到運河之重,其價值無可估量。

然而,時過境遷,這條運河卻頻現動蕩,乃至反叛。

朱高熾繼續道:“海上同樣危機四伏,風急浪高,暗礁密布。礁石可毀船底,巨浪能摧船身,一場災禍便能讓朝廷元氣大傷。”

確實如此。

縱是幾百年後,鐵甲艦艇巡弋四海,在茫茫海洋中,亦不過池塘小舟,微不足道。

朱允熥堅持道:“水路不可廢,唯有疏通水路,大明方可更繁榮,更強盛。”

朱高熾雖一時未能完全領悟其中深意,但對內陸航運的重要性表示讚同。

見朱高熾陷入沉思,朱允熥續言:“交通,實乃大明發展的命脈所在。”

“如何善加利用?”朱高熾順著朱允熥的思路問。

“人、糧、物、金銀、鈔票、商人,凡此種種,資源流動,則大明煥發生機。”

朱允熥語重心長地回答。

朱高熾環視周圍,略作遲疑,低聲說道:“這與皇爺爺的政策背道而馳。”

朱元璋的治國之策是什麼?

嚴苛的人口管製,限製人員自由遷徙。

人力資源受限,其餘一切均需朝廷調度,依仗士紳與富商。

朱允熥望向朱高熾,道。

“當前之法非長遠之計。若有可能,應請朝廷頒旨,約束士紳,禁私藏金銀,止厚葬之風,浪費之舉。錢本就應流通,資源活絡起來,方能創造最大價值。”

“中原資源豐富,食物充足,為何仍有人賣兒女換食?”

不準厚葬,不準藏匿金銀。

這種做法,在曆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

但是,中原的食物,卻不足以讓所有人都吃飽。

這是朱高熾從未考慮過的問題。

不知為何,朱高熾感覺自己似乎觸及到了一個從未聽說過的領域。

但問題是,這個世界上的食物,又該怎麼分配?

朱高熾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既然沒有答案,那就彆想了。

朱高熾將自己的想法壓了下去,看著朱允熥,“這件事,我不會告訴皇爺爺。”

朱允熥看著朱高熾那謹慎的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然後,他猛的一把抓住朱高熾的胳膊,“高熾,若有一日,你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做的事,你會怎樣?”

朱高熾頓時一驚,向後退了兩步,瞪著一臉疑惑的朱允炆。

良久。

朱高熾終於道:“將交通運轉起來,算嗎?”

朱允熥捂著肚子,大笑不止。

朱高熾撓了撓頭,傻笑道。

用這種玩笑,既能掩蓋真話,又能掩蓋謊話,不會讓人產生隔閡。

“我有種預感,尚炳已經決定和你一起去南方了。”

朱允熥轉頭對著朱高熾問道:“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