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見過太孫殿下,見過燕世子。”
二人立於小書房外的小院中,恭敬行禮。
朱允熥隨意揮了揮手,“進去談吧。”
四人一起步入小書房。
朱高熾搶先一步,攬過了燒水烹茶的任務。
留下解縉與夏原吉麵麵相覷,隻好悻悻收回欲幫忙的手,肩並肩坐到了茶桌旁。
朱允熥褪去外衣,盤腿坐在了茶桌。
解縉搶先一步道:“殿下遠征交趾,軍功顯赫,治理有方,新疆土政令暢通,民眾安寧。臣聞此,敬佩之情難表,憾未能親臨共曆。”
夏原吉聞言,不禁側目望向解縉,眼底閃爍著難以置信的光芒。
這解大才子今天竟然說出這種話來?
朱允熥見狀,嘴角含笑,“能讓縉紳兄如此評價,可真是難為你了。”
解縉左右瞅瞅,搓搓手,抿嘴不語。
見狀,朱允熥笑道:“縉紳兄不繼續說了?那我便談談回京後的想法。”
言畢,他的目光輕輕掠過解縉麵龐,似有深意。
解縉微微頷首:“我等洗耳恭聽。”
“現下,九邊重鎮皆有皇室藩王坐鎮,元朝氣運衰微,近十幾年內,其勢難再興兵南侵。”
以九邊為引子,朱允熥顯然是要點評大明全局了。
聞言,解縉與夏原吉立刻端坐,全神貫注。
朱允熥接著說:“咱們的鎮倭大軍到倭國已3年了,石見那裡的銀礦開采和冶煉越來越熟練,產量也穩定下來。還有佐渡島的金礦銀礦,也開始挖得熱火朝天了。”
“在倭國,南北兩邊的朝廷雖然偶爾還打打仗,但經過鐵鉉的一番操作,他們統一的可能性已經沒了,全都在咱大明的掌控。”
“交趾也被征服,南方肥沃之地如囊中物。糧食、礦產、香料等資源豐富,堪比中原。”
“而且,隨著交
趾道的建立,加上倭國那邊的布局,東南邊被倭寇騷擾的事情已經幾乎不見了。”
夏原吉恭恭敬敬地拱拱手,微微欠了欠身子。
“皇上英明,太子賢能,殿下您又英勇,大明的盛世誰都能看出來,這些都是咱們大明君主的功勞,才有了今天政治順暢,百姓安樂的好日子。”
朱允熥搖了搖腦袋,目光轉向夏原吉。
這家夥現在也真是越來越會說話了。
他擺手道:“大明的事還多著呢,咱們還得加倍努力,攜手共進才行。”
一直沒出聲的解縉,這時候噌地一下挺直了腰杆。
“殿下這次去交趾,是不是有什麼感悟,想在朝廷上推廣實行啊?”
解縉紳不對頭。
非常不對頭。
朱允熥瞅著解縉那閃閃發亮的眼神,轉頭望向夏原吉。
夏原吉撇了撇嘴:“縉紳兄現在還沒摸到門道呢。”
“還沒摸到門道?”
朱允熥詫異地嘟囔了一句,隨即轉頭望向解縉。
上下打量了兩眼,不禁輕聲笑出來。
回想起當初自己那突如其來的念頭,讓解縉,夏原吉,鐵鉉這三個家夥成了文華殿行走,參與朝政大事。
但有趣的是,他們實際上的職位卻沒怎麼變動過。
夏原吉依舊在戶部,乾著他的老本行,現在鬱新不大管事,他倒隱隱有成為戶部領頭羊的趨勢。
那些紛繁複雜的事務讓他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鐵鉉就更彆提了,從禮部小角色直接跳到兵部,隨後跟李景隆率軍遠征倭國。
現在朝廷每年百萬金銀的進項,可都是鐵鉉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