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大家都富足起來,大明才能去乾更多的大事。
甚至,征召雇傭的方式建立起一支百萬雄師,而非世襲的軍戶製度,讓軍隊的戰力一年比一年低。
“真是這麼回事……”
“太孫沒騙咱們……”
“太孫是真心為咱們打算啊……”
紅薯地裡,感動的哭聲連成一片,久久不停。
朱允熥皺眉喝道,“都彆哭了,趕緊乾活。要是耽誤了栽苗,誰家都種不了紅薯。”
這話一出,大夥兒立刻安靜下來。
繆良哲這時也調整好情緒,走到朱允熥身旁,朝那些老農民們擺了擺手。
“大家繼續忙,早點把壟起好,把紅薯藤插下去。”
說罷,繆良哲轉向朱允熥:“老百姓不懂事,若有衝撞之處,還望殿下多多包涵。”
朱允熥擺擺手:“百姓的心聲,孤聽在耳裡,記在心裡。”
繆良哲臉上露出了笑容,“微臣請求從今天開始,就常駐這裡,直到紅薯收獲時,親自清點產量。”
朱允熥淡淡地看向這位上林苑監管官。
換成彆人,可能有想分一杯羹的意思。
但繆良哲真的想親手照顧好這片紅薯田,也真想成為第一個計算出紅薯高產的人。
“沒問題。”
朱允熥輕輕勾起嘴角,隨即指向紅薯田:“看,這幾行已經準備就緒,監正如若有心,不妨與我一起把紅薯苗栽下去。”
繆良哲滿麵春風,頷首應允。
“是,殿下。”
……
奉天殿。
朱元璋倚躺在軟榻上,雙腳隨意搭在旁邊扶手上。
兩位宮女正小心的為他按摩。
他的目光不時轉向埋頭批閱奏折的朱標。
自從出征交趾,北方邊境有藩王穩固,倭國金銀運回。
儘管攤丁入畝的政策,在大明內引起了一些波瀾,但總的來看,大明朝已悄然步入了一個安定的時期。
就連朱標也被朱元璋從書堆中拉出來,再度肩負起國之重任。
坐在朱標身旁的解縉,緩緩放下手中的奏折,望向朱標。
“殿下,聽說山西那邊河流春汛融化了冰層,地方官請求朝廷調撥糧食跟銀兩救災。”
朱標抬起眼,嘴角揚起一抹微笑。
“從河南道的太倉調撥糧食救濟山西,同時調動淮安府為交趾轉運而儲備的糧食到河南,充實那裡的糧倉,再下旨給交趾道,今年夏糧暫存於淮安府的太倉中。”
朱標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沉著與冷靜。
這與他一直以來心憂百姓,胸懷國家的形象有所不同。
那時,朝廷對江南災難尚能有序應對,但對北方的風吹草動容易陷入慌亂。
遙遠的距離讓糧食的調度艱難,給朝廷帶來沉重壓力。
然而,自打開辟了交趾道,以清化府,昌化縣為,經由杭州府、應天府、直至淮安府。
大明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構建起了一套完善的糧食儲存與轉運體係。
湖廣,江西的糧食,平穩了直隸的需求。
江淮之地的豐收,充足了應天府的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