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未曾料到,繆良哲竟如此迅速地考慮到了加快紅薯種植的步伐,為明年的種植做準備。
他略一沉思,心下了然。
那些扡插下去的薯藤,大約1個月左右就能生根發芽。
不到2個月,就能爬滿整個田壟。
如若按照這樣的速度,今年之內,讓這片地滿是紅薯並非難事。
尤其是地處江南的應天府,氣候溫和,不像北方那樣早早入冬,隻要施肥得當,生長周期完全能夠保障。
朱允熥隨即咧嘴一笑,“這主意不錯。事實上,監正大人也可以試試這紅薯藤,簡單用油炒一炒,就是一道佳肴呢。”
紅薯藤也能變成桌上菜?
繆良哲略顯疑惑,低頭望著那一排排新扡插進土壟,剛被澆透肥水的紅薯枝葉。
“你的意思是這紅薯藤蔓也是可以吃的?”
朱元璋一臉笑意,背手站在二人背後,疑惑詢問。
朱允熥眉頭輕蹙:“等到3個月後,摘下嫩葉,再擱點兒豬油渣,那味道可真是……”
忽覺哪裡不太對的朱允熥,神色一正,轉頭正好撞見朱元璋背著手,目光灼灼地注視著他。
朱元璋身後,是朱標和一群朝廷大臣。
朱元璋笑眯眯地問:“可真是怎樣?”
“可……可真是美味。”
朱允熥壓低聲音回答,隨即疑惑地問:“皇爺爺怎麼出宮來了?而且……”
話音未落,朱允熥困惑地望向身後那群滿臉堆笑的官員。
“功過三皇,德超五帝。”
朱元璋神色一凜,身軀挺拔,目光緊鎖朱允熥。
“若大明真能畝產20石,我大明之功德定能淩駕於三皇五帝之上,大明亦能重啟封禪大典。”
隨著朱元璋的話音落下。
朱允熥隻見身後的官員們立刻整齊劃一地拂袖,神色瞬間變得莊嚴凝重,個個以最規範的姿態深深鞠躬,雙手高舉過頭,行起了大禮。
“太孫英明,尋得良種,國家之福,惠及萬民。此等千秋功業,使大明盛世無疆,待豐收之時,大明必當舉行封禪大典。”
封禪……
朱允熥眼神微微一閃。
顯然,朱元璋和這群官員今天是得知了他從夷商那裡搞來了紅薯種子,還聽說了他在上林苑監放言的畝產20石驚人之語。
於是,一個個按捺不住,親自跑來一探究竟。
想要親眼見證大明朝是否真能迎來這畝產20石的奇跡盛世。
封禪的話。
若是真能達到畝產20石,大明憑這份驚天動地的功績,自是足以舉行封禪大典,一掃前朝某位帝王把封禪這等國之重典辦得如同兒戲的陰霾。
隻不過,這畝產20石的說法,似乎就這麼自然而然地被大家認定了。
朱允熥不禁回頭望了一眼身後那片紅薯田,心中暗自慶幸,好在這是紅薯。
朱元璋轉頭望向群臣,“國家的治理在於人,縱使天賜甘霖,人間若不和,天下也不會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