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徽等大臣附和,稱大明政治順暢,人心和順。即便無甘霖,也有紅薯等祥瑞之物增光。
此就是臣子該做的。
朱元璋笑著擺了擺手,直接拉起朱允熥手腕,祖孫倆一同向紅薯地裡走去。
望著眼前這片僅占三四分地的紅薯藤苗,朱元璋輕笑道。
“等這些紅薯長出茂盛的葉子,你可得給皇爺爺做一盤紅薯葉,讓皇爺爺也嘗嘗,看是否真像你說的那樣好吃。”
朱允熥點了點頭,“其實孫子也隻是偶然間聽說,並沒想到真的能找到紅薯。”
這話一落,他的目光淡淡掃過那些散布在其他田埂間的官員們。
他突然發布懸賞,將獎品送入上林苑監,眾人雖未直言,但心中定然疑惑他身為中原人,為何對此了如指掌。
朱元璋輕哼了一聲,“這樣的高產作物,你居然是偶然間得知的?”
皇上一開口,四周田埂上的官員們立刻轉頭望來。
在場的都是學識淵博之人,古今典籍無一不通。
如果真有紅薯這樣的寶貝,大明不可能到現在還沒發掘出來。
朱允熥點了點頭:“說來話長,還要多虧皇爺爺,洪武25年準許我去了交趾一趟。”
沒等朱元璋發問,詹徽連忙插嘴:“殿下,這紅薯跟交趾有何關聯?”
朱允熥點了點頭,“紅薯並非源自交趾,可能發現它,卻是與交趾脫不了乾係。”
詹徽一臉疑惑:“還請殿下為我們解惑。”
“皇爺爺您也知道,過了交趾再往南便是一片島嶼,海島連綿不斷。”
朱允熥環視一周,微笑著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點了點頭,“南洋島嶼確實多,海峽交錯。”
“就是這樣。”
朱允熥笑眯眯地說,“這幾年,歐洲那邊的海商經常乘風破浪來東方。海上波濤洶湧,不少外國商船隊遭遇不幸,成員流落到南洋各個島嶼上
。”
“孫兒我這次隨軍去交趾的路上,無意中得到了一本關於夷商航海的記錄,這才發現了那些神奇作物的存在。”
話說完,朱允熥飛快地環視了一圈在場的人,又補了一句。
“可惜,那本記錄時間太久,到我手裡時,才翻看了一遍就散架了。情急之下,我隻能匆匆記下部分東西。”
大家聽了這番解釋,不由得同時輕歎,為那些還沒來得及被太孫記住的東西感到遺憾。
詹徽略一思忖,低語感慨:“這麼看來,實乃大明之幸。若無殿下慧眼識珠,那記錄恐將永沉塵埃。想來,此乃天佑大明,護佑我中原子民。”
朱元璋笑道:“所以說,要多讀書多行路,才能增長見識。”
說著,朱元璋拍了拍朱允熥,眼裡滿是欣慰:“做得不錯。”
朱允熥謙遜地低頭,客氣了幾句。
這時,隨行隊伍中的鬱新,突然穿過幾排田壟,來到了朱允熥麵前。
隻見鬱新恭敬地拱手行禮。
“敢問殿下,這紅薯可達到畝產20石嗎?這莫非也是殿下在古籍中尋得的記錄?假使紅薯移栽至中原,若遭遇水土問題,畝產量是否會大打折扣呢?”
這個問題,直擊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