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豪終於起身,踱步到走廊,望著滿地洪家的親眷仆人。
“都帶到龍江碼頭的遷移營地去。這座宅子拆平還田,留部分當沙舒山的糧食管理處。”
話音剛落,周豪已邁開大步離開。
崇川縣裡,洪四家既非首例,也非最後一個。
處理完崇川的任務,他還得趕往鄰近的豐昌縣。
如此一來,應天府北的兩縣才能算真正完成了稅務改革跟糧長製度的調整。
至於應天府南部四縣,自有其他人去辦。
“稅署查賬。”
這話在應天府回響多日。
隨後,更將響徹整個大明帝國。
……
“應天府六縣糧長製度改革事宜正穩步推動,稅署官員調配也已完成,剩餘職位得等今年科舉殿試後再決定。”
東宮小書房內。
朱高熾麵容疲憊,彙報著稅署工作的進展。
他現在是督辦公署副署長。
早料到自己遲早會走上二叔的老路,如今果真應驗了。
朱高熾拿著稅署總結,盯著書桌前忙碌的朱允熥。
“今年參加科考的有多少人?”
埋頭於書寫的朱允熥,頭也不抬地問道。
朱高熾撇撇嘴,把報告塞入袖中:“今年一共5300多學子報名參考。”
朱允熥擱下筆,眉頭微蹙:“比洪武25年的人數少了。”
“已經挺多的了。”
朱高熾無奈撇嘴,“會試將近,任亨泰之前提過,這次進士錄取數會接近洪武25年的規模。”
朱允熥點了點頭:“多些好,免得人人自視甚高,不懂朝廷的不易,不了解民間的疾苦。”
朱高熾淡淡說:“若今後恩科還是這樣,恐怕會惹非議,現在學士間已有微詞,不過……”
“不過因為可以上榜成為兩榜進士,所以還沒抱怨。”
朱允熥接過小胖子的話茬,嘴角一揚:“你看這些人,又想當官又裝清高。在我看來,還不如秦淮河邊的女子們來得真實不做作。”
朱高熾神色複雜:“這話可不能外傳。”
書房中,朱允熥嗤笑一聲,目光深邃。
“我很期待應天府遍地都是進士的那天。”
讓那些表裡不一的偽君子徹底失去價值。
朱高熾歎了口氣,洪武27年恩科有個數據他沒提,世人也不太關注。
今年會試,5000多報名者中,心學弟子就近1800人。
不論他們的動機如何,至少在外人眼裡,他們是心學的支持者。
朱高熾接著道:“稅署留的空位,不僅要考慮今年的兩榜進士,還得注意那些落榜舉人。稅署將來要在各地州府縣設立輪換衙門,需要更多人手辦事。”
“僅靠退伍將士填補遠遠不夠,也難以承擔地方重責。”
另外還有全國的驛站係統,現下也是前線傷員退伍後的安置點之一。
這2年裡,驛站改造擴建如火如荼,畢竟是方便百姓跟商人的好事,誰不樂意追捧呢?
所以,各地年年申請增加人手。
朱高熾暗暗頷首。
允熥實則是想把那些落榜的心學舉人安排進稅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