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淡淡一笑,“自允熥南下交趾前,每年投給太平府的白銀就不下10萬,逐年遞增。”
“我大明那位馮大匠,一年裡有一半時間耗在那裡,幾乎半個將作監的工匠都集中在那裡,消耗的錢糧難以計數,看來……”
朱標也望向奉天殿,張開雙臂,做了個舒展的動作。
“看來,是時候收獲成果了。”
朱元璋神色凝重:“今年殿試之後,晉升禮部官員為文華殿大學士,並加強吏部、兵部,這事要儘早布置。”
話題一下從遠在天邊的太平府,拉回到了眼前的朝堂之上。
朱標頷首道:“禮部已有風聲,今年要為爹廣納英才,收天子門子。”
“物以稀為貴”
朱元璋忽然輕笑:“這世上,除了咱們老朱家,哪裡還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
皇帝萬金之軀,自然是貴不可言的。
朱標神色凝重,“是時候與六部商議國事了。”
朱元璋卻不急不躁,轉身之間,話語已飄入朱標耳畔。
“頒旨,秦王樉辦事不利,貽誤國家大事,罰俸祿3年。”
不僅要快、要穩,更要趁他尚有餘力,能威震四方之時,為子孫後代鋪平道路,奠定基石。
朱標默默含笑,心中明白,朱元璋一生傲骨,這性子一輩子也改不了。
……
“你在文華殿的差事,恐怕做不了幾年囉。”
日頭高掛,熱辣辣地曬著頭頂。
一路疾行至午時,朱允熥終於放緩腳步,望向身旁解縉,淡淡說道。
“大明已有20載,詹徽那班人馬,銜接前後,是讓朝局穩固的能臣。但長年執掌朝政中樞,或是年歲已高,或是跟不上朝局變化,光榮引退也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解縉本還想著待會兒太孫見到蒸汽機時的場景,聞言不禁一怔。
大明又要迎來新一輪的權力更迭了嗎?
上一次,是什麼時候?
回憶起來,解縉不禁打了個寒顫。
上一輪權力更迭,讓應天府血流成河。
丞相之位在大明天子手中成為過往,那幾年的大清洗,讓帝權威嚴達到頂峰,徹底掌握了中原江山。
朱允熥靜靜看著解縉,“沒那麼可怕,如今大明和諧得很。老爺子一輩子好強,雖然年歲漸高,但那股子氣魄比以前更勝,無人敢輕易觸怒他老人家。”
解縉再次蹙眉思量,這兩年來,應天府內的血腥的確少了,最大的風波也不過是洪武24年,25年那兩樁事。
然而,隨著東海抗倭,南下交趾,賦稅改革等一係列舉措,朝廷風氣已悄然轉變。
解縉正欲開口,前方卻傳來陣陣鑼鼓喧天。
一群喜氣洋洋的人群從四周彙聚而來。
“臣等參見皇太孫。”
是太平府礦場的官員,礦工首領,以及在此地研究所的將作監官吏工匠們。
朱允熥騎在馬上,一眼便見人群中的張大匠。
“你們在此地辛勤勞作,本宮代表朝廷,感謝你們的付出。”
他翻身下馬,雙手合十作揖,向著應天城方向深深一拜。
眾人皆隨之躬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