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你們,是想掀起黨爭嗎(1 / 2)

另一邊,詹徽等人目睹這一幕皇家天倫之樂,心裡五味雜陳。

剛剛因涉及燕世子的緊張氛圍,此刻似乎全然消散無蹤。

詹徽清了清嗓子,眼神閃爍,望向鬱新。

鬱新心裡同樣七上八下,此刻皇上正享受天倫之樂,若貿然打擾,恐惹禍上身。

但方才自己分明瞥見那一堆奏折中,有一份正是關於他們彈劾燕世子的,此事又不得不提。

鬱新悄然上前,清了清喉嚨,鞠躬行禮:“皇上,關於太孫剛才提及臣等彈劾燕世子一事,臣等認為有失偏頗。”

朱元璋挑眉道:“哦,你們說來聽聽。”

朱允熥適時離開座位,立於一旁,雙手規規矩矩交疊。

鬱新頷首,沉聲說道。

“臣等討論的是稅署上元縣分司副稅使段項明案,稅署確有監管不力之責,並非針對燕世子。但此事發生在燕世子管轄之下,反映出稅署管理上的漏洞。”

“燕世子年歲尚輕,承擔稅署如此重任,偶有疏漏實屬正常,幸好此次僅是一樁小案件。”

“畢竟出了人命,微臣以為,朝廷無論於情於理,都應依法辦理,以示公正,同時儘快改正錯誤,防止稅署體係再出差池。”

按著鬱新等人的意思,就算燕世子的事是個誤會,但矛頭最終得指向稅署,這樣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他們強調稅署在大明的舉足輕重,暗示其中潛在的問題,旨在防微杜漸。

朱允熥眼神微斂,鬱新他們的話切中要害,隻字不提個人恩怨,卻巧妙地帶出了朝野上下普遍關心的政事,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

朱元璋眼神深邃。

“這話在理,國之重器不容有失,必須謹慎對待。”

詹徽眉毛一揚,立刻接話。

“微臣認為,朝廷在處理稅署事務時,需更加審慎。改革地方糧長製度,關乎億萬民眾,同時也是牽動大明十三道的重大舉措,稍有差池,就可能激起滔天巨浪。”

言畢,詹徽眼眸一壓:“眼下,在應天府竟發生了稅署人員涉滅門案的事件,若朝廷處理不公,消息外泄,民間又會怎麼想?”

“被滅門的李家,我們查閱了應天府的檔案記錄,這家人平素並無劣跡。這次糧長改革,稅署清查曆年稅款,李家也沒有任何問題。”

“這樣本分的人家,竟然慘遭稅署人員毒手,以後稅署的改革還如何推進?百姓恐怕一聽稅署之人,心裡就會害怕。”

朱元璋斜倚著,目光依次掠過詹徽眾人,最終落在與朱標同坐的朱高熾身上。

朱允熥則皺起了眉頭。

很明顯,他們的意圖已經不言而喻。

詹徽他們想插手稅署事務,企圖分得一杯羹。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稅署完全獨立於朝廷之外,由皇族掌控。

像詹徽這樣的文官領袖,渴望獲得更多權力,甚至更深層次。

他們希望君王手中的直接權力能夠減少。

20年來,大明文官實際上早已厭煩了一個嚴守律法,不近人情的君主。

隻是因為這個君主手握生殺大權,他們才不敢顯露不滿。

但一旦有機會,他們總會忍不住想要試水。

朱允熥冷笑一聲:“皇上,關於上元縣稅署副稅使段項明滅門案,其實另有隱情。”

話落,他拂袖後退,冷冷瞥向詹徽等人。

“稅署同樣是受害者。我作為稅署總管,今日要在皇上麵前為稅署鳴冤,更要反駁朝中眾臣,不分是非黑白,就將人命案歸咎於稅署。”

“稅署上下幾千官員,月複一月奔波於田野鄉間,經過家門而不入,一切為了大明江山,不求功勳,但有辛勞。如今未曾論功行賞,先遭無端指責,稅署上下心寒啊。”

詹徽幾人心中暗潮洶湧,他們知道太孫到場必是為稅署辯護,但案件尚不明朗,太孫卻擺出一副深受冤屈的姿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