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基業不可棄,可百萬大明子民正處於苦難深淵。”
朱元璋歎息一聲,仰望宮殿的高遠穹頂。
“唉……祈求祖宗寬恕,子孫唯有先解民眾之急,後再於祖陵請罪。”
朱標起身,靠近朱允熥,輕拍他的肩頭。
父子倆隨即跪倒在地。
朱元璋麵容莊嚴,氣氛凝重:“太孫,西巡開封府吧。本年度西行巡訪已定,現洪水肆虐,實乃天意警示,宜早不宜遲。拯救百姓於水火,特賜天子令,滌蕩邪崇。”
朱標聞言微動,低聲道:“皇考祈福之事即將……況且,太孫府中太孫妃即將臨盆,兒臣願……”
朱元璋眼神一沉:“為皇考祈福,即是為大明祈福,此事標兒你需妥善安排。國家安定,太孫府的血脈方能康泰。”
“昔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如今大明太孫西行救濟百姓,不過數月之差。百萬生靈,皆係於朱氏一門,太孫監國,正當此行。”
朱標沉默,心中明了,朱元璋選擇朱允熥西巡,實則是因當年他西巡所遇之險,為防萬一,故將他留在應天府。
朱元璋斷不願重蹈前兩年的覆轍。
朱允熥跪伏,雙手抱拳,沉聲應道:“孫兒領旨,必保六府平安無虞。待朝中商定策略,孫兒即刻率隊駐紮開封府。”
朱元璋頷首,自地圖走向二人,屈膝伸手扶起他們。
“都起身吧。”
二人重新站定,朱元璋語重心長地說:“做事要穩,六府遭遇洪水,局勢不穩,你得先顧好自己安全。”
災難過後,各地局勢多變,誰也無法預料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
儘管朱元璋心裡早有打算,臉上仍不免露出幾分憂慮。
朱允熥笑著回應:“允熥明白,此行定不讓皇爺爺和父親擔心。”
朱元璋思忖再三,終是開口:“隨行的錦衣衛之外,再帶上羽林左衛。朝中能用得上的官員,儘量都帶上。”
朱允熥頷首,輕聲安慰道:“皇爺爺放寬心,孫兒定會妥善解決六府決堤災情。”
……
“六府事情,朝廷必須穩妥快速地解決好。”
從乾清宮匆匆返回文淵閣的朱允熥,麵對已討論多時的大臣們,語氣堅定。
翟善率先起身,心中暗自揣測太孫爺孫三人的商談內容及其決定。
翟善謹慎開口:“太孫,臣等已初步討論,但仍有不明確之處,需請太孫定奪。”
朱允熥微微垂眸,輕輕頷首:“說來聽聽。”
翟善拱手行禮,回首望了眼周圍的同僚,接著說:“我等認為,當前六府災情,首要任務是調配糧食。”
“正值初春,百姓家中存糧恐怕所剩無幾,朝廷首要任務是確保百姓不至於餓肚子,這樣才能預防不利事件的發生。”
翟善字斟句酌,力求減少可能引起的爭議。
眼下關鍵在於保證百姓不至於饑餓,而非讓他們吃飽,兩者之間的差彆巨大。
隻需保證百姓不挨餓,朝廷還能有條不紊地調配糧食。
但要讓每個百姓都能吃飽,戶部恐怕會立即跳出來表示反對。
朱允熥淡淡道:“戶部不是提過,今日就能從應天發送30萬擔糧食,十日內再增發50萬擔至災區嗎?”
翟善頷首:“正是如此,這80萬擔糧食,即便是朝廷今年暫停俸祿發放,我們也要送往六府,不過若要進一步援助,就會影響到朝廷其他方麵的開支。”
“今年在遼東跟北平的軍事行動,還有涼國公請求率軍考察安西舊地的奏章,朝廷要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