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周王送藥(1 / 2)

首次試驗完畢,士兵們迅速清空了上遊大壩後的積水,重新布置了下遊渠道中的泥沙。

“接下來是百年一遇的大水。”

潘開朗的聲音更加響亮了。

現場的官員不由自主地靠近試驗渠道,想看得更真切。

水更多,速度更急,氣勢更盛。

官員們三兩成群,一步步從上遊走向下遊。

堤岸堅固,河流順暢,過了三門峽,水位被牢牢控製在堤壩之下,淤泥如同沸騰的粥,被一股接一股的上遊洪流卷走。

末了,河道毫發未損,下遊的淤泥竟被衝刷掉大半。

觀眾中已有人暗暗驚歎。

雖說這演示與真正的黃河情景天差地彆,但背後的道理相通。

但潘開朗並未給眾人太多緩衝的時間。

第三次,模擬千年難遇洪水從上遊傾瀉而下。

渠道開始有細微的顫動。

堤壩雖出現了幾處破損,卻依然屹立在洶湧波濤中。

下遊,整片河底似被掀起,攜帶著泥沙的河水終於漫過了依照潘開朗治河理念建造的縷堤。

一些之前經曆兩輪衝刷的地方,這次終未能幸免,出現了決口。

不過很快,縷堤後的格堤便阻攔住了溢出的河水,遠處的遙堤更是在最後一刻阻擋了洪水的肆虐。

幾個士兵在潘開朗的指導下,看似玩笑般地堆砌起月堤,修補著縷堤的缺口。

待到士兵們渾身泥濘,水流也漸漸平息。

“河道內的淤泥幾乎全被清除乾淨了。”

“算算看,這樣的決口在黃河上會有多寬?”

“這方法……這方法……”

“真的可行嗎?”

“算到了。”

“千年難遇的洪水,決口寬度為150丈。”

“這種方法行得通。”

這不是真正的黃河,不是那近在咫尺的黃河大堤。

隨行官員心裡反複提醒自己,然而眼前仿照黃河建造的水道卻是個不容忽視的證明。

道理是一致的。

潘開朗的治河法,經過一次次的驗證,其可靠性不言而喻。

即便是最初持有保留意見的幾位工部官員,此刻也開始質疑自己之前的猶豫是否多餘。

潘開朗同樣心潮澎湃。

他的治河法不僅理論上成立,實踐也證實了可行性。

更讓他激動的是,眼前這些朝廷同僚的驚訝、意外以及不時投向他的敬佩目光。

讓他堅信,這套治河法將在千裡黃河沿岸得以實施。

朱允熥全程見證了實驗,也注意到了官員們態度的微妙變化。

在震驚與意外之後短暫的沉寂裡,他輕聲問道:“列位,潘開朗的治河之策已展示於諸位眼前,可還有疑問?”

一陣靜默後,隨行的官員們逐一開始發聲。

“潘大人英明,能使江河安然,我等恭賀太孫,皇上,大明。”

這時,周豪意外現身,讓朱允熥略感詫異。

周豪悄聲說:“太孫,周王來了,指名要見您。他……隻帶著王府的一小隊衛士,沒其他人。”

朱允熥眉頭微蹙,瞥了眼四周的官員,並未多言,隻是擺手示意坡上的潘開朗,然後跟著周豪,在眾官員錯愕的目光中離開。

官員們雖好奇,但本能告訴他們,有些問題不要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