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平南下至此,雖已數日,但他仍清晰記得燕王接到太孫調兵公文那一刻的情景。
今年北平都司北伐的計劃,其實早在歲末就已敲定。
新春伊始,各方就開始為北伐做準備。
然而,太孫的調兵文書突然到來,立即打亂了北平都司的既定部署。
以北平都司內將領為代表的,並不願意南下出兵。
而燕王府的一派人馬,則強烈支持燕王揮師南下,尤其是得知消息後匆匆趕來的姚廣孝。
起初,兩方意見相左,爭執不下。
作為初步妥協,北平方麵決定派出萬餘步兵南下河南,算是對朱允熥的回應。
姚廣孝等人雖不完全滿意,但也勉強接受。
誰也沒料到,燕王最終拍板決定,將萬步兵轉換成萬騎精銳馬軍,且是來自北平都司麾下精銳。
這一舉動,不僅讓北平都司上下瞠目結舌,超出了姚廣孝的預想,更叫馮永逸措手不及。
當天的北平,沒有人知道燕王在北伐前夕,為何要調遣萬騎精銳南下,呼應朱允熥的求援文書。
更令馮永逸意外的是,他本已定為洪武28年的北伐先鋒,卻被燕王親自撤換,派來領這1萬馬軍赴河南。
燕王此舉,是真心響應朱允熥,還是因燕世子身在河南,抑或另有所圖?
馮永逸無從知曉,隻好懵懂中率軍急行至邯鄲城外的古遼驛。
“微臣古遼驛驛丞,拜見將軍。”
驛丞畢恭畢敬,領著人至馮永逸馬前,謹慎問道。
“未知將軍率邊軍至此,我等能如何相助大軍?”
他不敢深究這眾多邊軍南下的意圖,那已非他這小小驛丞所能觸及。
驛站不論大小,此刻隻需遵從軍令。
馮永逸緊握韁繩,穩坐馬上,隨著馬匹起伏輕輕搖晃。
他俯視著驛丞,微笑道:“大軍途徑,恐擾古遼,望驛丞海涵。我軍將在此待命,難免多有打擾。懇請驛丞隨我軍入邯鄲城,與地方官協調,免得軍中無糧。”
馮永逸此行,因北征物資籌備緊張,攜帶糧草有限,沿途需各地官府接濟。
驛丞哪敢有異議,連忙應承道。
“應該的,應該的。咱們古遼驛站雖小,但勝在地理位置優越,存了不少糧草物資。將軍您率軍剛到,我這就吩咐下去,為大軍備上飯菜,還有戰馬所需的上等糧豆。”
“待將士們安頓下來,我立馬前往邯鄲縣衙,向縣令彙報情況,請他從縣庫調撥資源,滿足將軍需要。”
“辛苦驛丞了。”
馮永逸端坐馬背,拱手示意,作為回應。
片刻之間,過萬騎兵響應號令,紛紛下馬,官兵引領馬匹聚攏,劃定營地界限。
利用古遼驛站儲存的木材,加上砍伐周邊樹木,天黑前就建好了馬匹圍欄。
夜色中,一頂頂營帳悄然搭起,值夜的官兵匆匆用過晚餐,便開始在驛站周邊巡邏。
傳令兵在中軍及左右翼營地間穿梭,彙總各營的最新動態。
邯鄲縣縣令得知消息,傍晚時分急忙趕來。
同行的還有縣衙倉庫緊急調撥的數千擔糧草,生怕供給不足引發這些邊境軍士做出掠奪地方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