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開朗說得細致入微,朱允熥聽得津津有味。
他知道潘開朗治水的本事,古今少有。
可沒想到,他對明朝新興的水泥了解這麼深,還琢磨出用水泥建大壩水閘。
最讓人意外的是,他已經做出了一個混凝土水閘樣本,就在腳下的大堤底下。
潘開朗接著說:“太孫殿下,我最近還和總督府的同僚商量,能不能從太平府礦那邊調一台大師新造的蒸汽機過來?”
朱允熥疑惑道:“你要蒸汽機乾啥?”
潘開朗有點不好意思,搓著手說。
“我認為,眼下黃河的大堤仍可作為基礎來利用,我治理河流,加固堤防的策略,也是圍繞現有大堤展開的。但現狀是,這大堤比地麵高出許多。”
“要是靠人力上下搬運物資,實在是耗時費力。而那蒸汽機,輕輕鬆鬆就能吊起萬斤重物。聽說大師正忙著鋪設鐵軌,讓蒸汽機在上麵跑,方便運送重物。”
“我就琢磨,能不能在黃河大堤上也這麼乾,既省力氣又高效。”
朱允熥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許久不見的潘開朗,今天給了他一連串的驚喜。
而潘開朗似乎還沒講完。
他又接著說:“這是一方麵。再者,如果設計巧妙的機械裝置,或許能把蒸汽機安裝在水泥大壩的閘門上,用來開關水門。”
“緊急時,還可以用來救助河中擱淺或者觸底的船隻,幫它們脫困。”
潘開朗講完,抬頭望向朱允熥,眼神裡帶著幾分忐忑,生怕這一連串的建議會讓對方不悅。
朱允熥心裡卻是掀起了滔天駭浪。
這是何等人才啊?
他本以為潘開朗隻是個擅長治河的技術人才,沒想到他還有如此廣博的見識和奇思妙想。
正當潘開朗擔心自己的提議會不會被否決時,朱允熥已沉聲答道:“總督衙門所求,本宮一概允準。”
聲音雖輕,卻字字落入眾人耳中。
周圍的人都投來驚訝的目光。
潘開朗更是喜形於色,連忙拱手拜謝:“多謝太孫。”
朱允熥上前一步,手搭在潘開朗拱起的雙拳上:“潘愛卿,大明的未來能否繁盛……”
噠噠噠。
“報。”
“緊急軍情。”
朱允熥的話還沒說完,遠處就傳來了密集雜亂的馬蹄聲和騎兵的呼喊。
朱允熥雙眉一擰。
眾人隨他轉身望去。
隻見分彆來自錦衣衛、河南都指揮使司跟羽林右衛士兵,騎著馬飛馳在黃河大堤上,直奔人群而來。
士兵們下馬不及站穩,就匆忙跑到朱允熥跟前。
撲通。
他們單膝跪地,雙手抱拳。
朱允熥神色嚴峻。
明明早已做好了各種預案,對即將發生的事早有預感,
但當這一刻真正來臨,心裡還是忍不住緊張起來。
官員們個個皺著眉,不知道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是福是禍,隻能靜靜地等著兵士彙報情況。
朱高熾站在一旁,眼睛不自覺地溜向朱允熥,眼神閃爍,心思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