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彈劾馮永逸,圍堵孔家(1 / 2)

翟善不禁撇嘴,又朝另一邊望去。

則是通政使祝瑞。

祝瑞察覺到吏部尚書那幽深的目光,沒多想便拱手致意,隨即仰頭望向那片萬裡無雲的天穹,似乎在探尋天空的獨特之處。

翟善至此打消了尋找聊天對象的念頭。

他抖了抖衣袍,一頭紮進了通往奉天門的小道。

奉天殿前的禦門聽政,除了國家大典,便是規格最高的朝會了。

皇上親自主持,太子伴駕一側,應天的文武官員無一缺席,上直親軍衛更是加強警戒。

隨著群臣穿越午門,直至奉天門前,整個皇宮的布置已臻完善。

身披鎧甲的上直親軍衛遍布奉天門內外,沿著殿堂的台階上下守衛。

更多甲胄士兵分列奉天殿四周,形成整齊的一線,從奉天門一直延伸到午門。

而身穿飛魚服,手提繡春刀的錦衣衛,按照奉天殿台階的中軸線,護衛在百官與皇上之間。

皇宮之內,旗幟飄揚,四處靜謐,莊嚴而神聖。

四位鳴鞭校尉分立於奉天殿南麵的奉天門下,左右各半,手握鳴鞭,麵朝北方。

教坊司在丹墀的東西兩側擺好了樂器,朝向北方。

儀禮司則將同文,玉帛案設在丹墀東側。

華蓋輕搖,龍椅置於丹墀中央。

龍椅左側,一把交椅靜候,那是朱標的席位。

當最後一員官員步入奉天門,四名鳴鞭校尉緩緩轉動著手中的鞭子。

朝議監察禦史穿梭其間,糾正錯誤站位或不當行為的官員。

清晨的微風帶著露珠的清新,四周一片寂靜。

禦史們逐漸退出官員行列,二十四衙門的太監則開始傳遞信息。

那些由黃絲編織、鞭梢塗蠟的長鞭,在士兵們的揮舞下,像波浪一樣翻滾,起伏不定。

晨霧漸漸彌漫宮廷,鳳台鸞閣若隱若現,祥雲瑞氣繚繞奉天殿,恰似輕煙環繞禦柳,晨露潤澤宮花,迎接劍戟林立的壯觀場景。

與此同時。

奉天門外,鞭策校尉們正全力揮舞著手中長鞭,每一鞭都灌注了源自周朝禮製的古老技法。

讓鞭聲在奉天門下震響,穿越千年時光,從周朝直達大明洪武28年的當下。

第一鞭響起,仿佛是曆史的回音,穿越時空界限。

接著,第二聲,第三聲接連而至。

整個應天府城似乎都在回蕩著這清脆響亮的鞭音。

鞭聲落定,文武百官迅速列隊整齊,靜默無聲。

隨著腳步聲從高處傳來。

華蓋的陰影首先映入眼簾,緊接著是朱元章,朱標。

兩人步伐穩健,氣質威嚴。

在他們身後,是一隊二十四衙門的宦官內侍以及大將們。

內宮大總管劉建安,手持聖物,引領朱元璋至龍椅,然後退至台階一側,其聲音渾厚有力,響徹大殿,傳達給每位官員。

禮儀既畢,坐於龍椅上的朱元璋輕輕揮手示意。

劉建安隨即高呼,示意有事者可以上奏。

今日首位出列的,正是戶部尚書鬱新。

他輕巧地離隊,手中不知何時已多了一份奏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