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自此以後,大明再無衍聖公之名(2 / 2)

現場隻剩下一片倒抽冷氣的聲音,此刻誰也不敢多嘴半句。

但這就算完了?

馬上的朱允熥姿態悠閒地側頭低語:“接著讀。”

劉建安連忙又伸出手,第二道聖旨便落入掌中。

“奉天……大明輝煌,已曆28載,開國雖亂,而今十四道皆是威武之師累累戰功而得。當前四方不寧,境外侵擾頻發,王道未彰,霸道凸顯。”

“咱遍覽史書,曆數前朝,僅有秦法可鑒,欲立萬世偉業,強軍方能萬世。今日起,咱重啟秦時舊製,再行軍功爵製,望百萬雄師,揚國威於四海,開創萬世偉業,保我大明盛世永固。”

“著令朝中各部,共議此事,一切以江山社稷為重。欽此。”

大明重啟秦代軍功授爵的政策,並正式向天下公布,廣為人知。

身為應天百姓,對於這套軍功爵製,隻需稍加思索,便能意識到皇上這道旨意背後的深意。

而那些被宮中侍從一一剝去官服的大臣們,在聽到這第二道聖旨時,個個瞳孔驟縮。

大明文官階層的顏麵,在此刻被徹底踩在了泥土裡。

起初,他們不明白皇上為何敢於做出這樣的決策。

但此刻一切都清晰明了。

皇上僅憑一道聖旨,就牢牢掌握了可以顛覆百萬人命運的權柄。

大明再也不是文人的天下了。

文臣們一片哀歎。

這一次,劉建安無需朱允熥的吩咐,主動讀起第三道旨意。

“奉天承運……國之文化,儒家為尊,天下百姓尊孔子為萬世師表,此為民心所向。先聖遺風惠及千年,致和平教化,功績流傳萬世。”

“然先聖之後,不思先輩之德,不行先輩之誌,無視國法,私祭前朝,私通異族,以下犯上,罪不可赦。咱崇聖賢之道,心懷寬恕,死罪可免,活罪當受。”

“故剝奪衍聖公之爵,孔氏功名儘削,命有司將其押至南征大將軍麾下,以王道之仁安撫新民,並遣往歐羅巴,傳揚中原聖賢之道。欽此。”

洪武門前的哀嚎終於沉寂。

今天,若說皇上

允了百官告老還鄉,皇太孫策馬威淩群臣,是把文官臉麵狠狠地摔在地上。

那麼褫奪孔府衍聖公爵位,抄沒九族功名,放逐至遙遠的歐羅巴,則無疑是將全天下士子學者,一股腦兒地踩入了塵埃。

自此以後,大明再無“衍聖公”之名。

孔子依舊是孔子,那位載譽千秋的大德聖人,世人仍將敬仰,與大明同享永恒榮光。

但儒生們從此成了皇權籠罩下的一脈學問,不再超然。

三道聖旨,一道比一道驚心動魄,如巨浪般一次次拍打著文臣們的心,衝擊著嵩永街上圍觀的百姓,以及那些未請求致仕卻匆匆而來的官員。

在這一連串震撼中,劉建安麵容平靜,誦讀起第四道旨意。

“奉天……普天之下,億兆黎民,朝廷設官十四道,官吏二萬八千,歲歲官位虛懸。咱念民生之苦,憂社稷之重。國需良才,科舉取士雖正途,然棟梁稀少。”

“今思變革,廣設學院,教人識字明理,學得真本領,推行新政,辦新學。開放公考,不論出身貴賤,上下並進,於新政之中,凡有才智,有誌願者,皆可於春日赴京,報名以顯誌向。”

“望四方周知,願萬民明白,盼有誌之士彙聚朝堂,共繪大明盛世之圖。欽此。”

新政與新學為何?

洪武門前,懂的人寥寥無幾。

朝廷日後自會慢慢給大家說明白。

可有一點很明確,此後,在大明朝想要當官。

光靠考取舉人,甚至擠進兩榜進士的行列,已經不夠了。

舉人、進士們,依舊得經過那套公考流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