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襄淡笑:“沒有繆少師領頭,誰敢先進?還請少師您先行一步。”
張襄邊說邊示意周圍官員讓路,自己也側身退後。
繆良哲麵上掛著含蓄的笑,眼光輕輕掠過張襄及鬱新。
接著,轉向後方觀望的馮宏朗等人。
“馮大匠,不如與我一同進去吧。”
馮宏朗鮮少涉足朝堂,整天忙碌於太平府礦山、應天城跟通往杭州的水泥路之間。
對他來說,宮中規矩遠不及皇上旨意來得重要。
見到繆良哲招呼,馮宏朗笑容滿麵,仿佛沒察覺到繆少師身旁兩位尚書微妙的神色變化。
他彎腰小跑至繆良哲麵前:“監正請。”
繆良哲笑握馮宏朗的手腕:“都是為皇上效力,何來先後之分,一同前行吧。”
馮宏朗隨之輕笑。
二人身後,緊隨著上林苑的眾官員和工匠將領。
當眾人依次經過鬱新、張襄麵前,步入華蓋殿時,二人不由自主地交換了一個眼神。
鬱新目光掃向大殿前站立的群臣,“各位進殿吧。”
二人隨即提步向前。
張襄雙手緊握,壓低聲音:“他顯然是打定主意,不想插手朝廷的事。”
“少師畢竟從三品,自然有這份自信置身事外。”
鬱新以同樣低沉的聲音應和,眼中卻流出一絲冷漠。
二人不約而同地輕歎,同時將視線投向人群另一端。
那裡是兵部尚書茹瑺,攜帶著寥寥可數的兵部官員,正朝著華蓋殿的門緩緩行進。
似乎感知到了鬱新和張襄的目光。
茹瑺在踏入華蓋殿的瞬間,轉過頭望向二人,眼中平靜如深山中的靜水,不起絲毫波瀾。
目送著茹瑺步入華蓋殿,張襄眯起了眼。
“兵部這些年一直風平浪靜,但這次按照皇上旨意,重新設立大都督府,武人進駐武英殿、文淵閣,兵部權力怕是要縮水不少了。”
鬱新雙手籠在袖中,唯有朝會時用的笏板露在外。
“等今日早朝,看皇上如何調整當前的朝政格局吧。”
眾人依次進入華蓋殿,隻見任亨泰、解縉、石偉毅三位已經肅立於禦座前的台階上。
繆良哲恭敬地上前施禮:“任閣老、解閣老、石閣老。”
與繆良哲一同進殿的馮宏朗,見狀也連忙跟上,模仿著繆良哲的禮儀向三人致意。
任亨泰麵帶微笑,石偉毅恭謹地垂手,解縉揮袖道。
“少師太過客氣了,我隻是在文淵閣就近處理一些國家文書而已。少師您對大明江山有莫大之功,讓百姓得以溫飽,朝堂之上,誰不對少師心懷感激?”
“至於張匠官,為朝廷屢獻奇技,他本人就是我朝寶貴財富啊。”
談話間,解縉眼神不經意地掠過身旁稍稍領先的任亨泰。
任亨泰壓低聲音:“今天早朝雖比不上大朝會,可規矩還是得守的,少師領頭吧。”
這話一落,任亨泰麻利地拉上解縉等人讓到一旁,自己退到了繆良哲背後。
繆良哲見推脫不掉,隻好收起雜念,抱緊笏板,站到了文官隊列的最前端。
隨著後麵文官陸陸續續進入大殿,京師中的功勳武將們也是一片歡聲笑語,結伴而來。
他們一踏入大殿,個個昂首闊步,眼角餘光掃過已稀疏的文官隊伍。
雖然嘴上不說,眼神中那份得意卻是藏都藏不住。
功勳武將的排頭兵,非中山王府長子,魏國公徐輝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