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又迎來了一次內閣集會。
任亨泰手捧茶盞,悠然自得地坐在涼椅上,一側的次輔解縉則專注地審閱著幾份奏折。
石偉毅與暫代明軍發言的徐輝祖,則圍繞著中央書桌,各自倚坐在涼椅上。
“關於太孫府,不僅要讓應天府跟上元縣派專員監視,以防萬一,還須指令兵馬司在那一帶增設哨崗。”
任亨泰抿了口清晨的涼茶,目光轉向徐輝祖。
徐允忠頷首,補充道:“兵馬司近幾天已在太孫府周圍增設了五座哨所,隨時有人待命,一旦有風吹草動,便能迅速封鎖。錦衣衛也在周邊加強了人手。”
“從京軍騎兵營調來的上直親軍衛千戶郭文棟,正率部駐守在太孫府內。”
解縉擱下奏折,滿眼希冀地抬頭:“但願上天庇佑,我朝永享安寧。”
相比之下,任亨泰顯得更為務實:“這些年太孫行事過於張揚,難保沒有人心生嫉恨,蠢蠢欲動。皇家血脈的綿延,關乎國家社稷,作為內閣重臣,我們身負重任。”
“接下來還需國公多勞心,確保一切順利。”
徐輝祖鄭重地頷首,這本就是他分內之事。
石偉毅琢磨了好一陣,瞧見大家都發言了,這才輕聲道:“要不就在應天城門那裡,對每個進城人仔細查一查,要是有什麼不對勁,也早點察覺出來。”
徐輝祖目光轉向對方:“小石閣老,應天的城門,早已收到了大都督府的命令了。”
石偉毅嘴巴微張,隨即對著徐輝祖拱手示意。
心裡暗自感歎大都督府的行動總是快人一步,再次彰顯了軍方在朝堂上的高效。
任亨泰瞥了徐輝祖一眼,話鋒一轉:“連接應天到淮安府、鳳陽府的那段新型水泥路,是太孫親自交代的任務,征用沿途百姓的文書已經發下去了。”
“朝廷還得趕緊催戶部調撥糧食跟修路材料;工部得派些熟練的工匠去指導施工。大都督府也得吩咐地方衛所,做好道路保衛工作,防止有人搗亂。”
石偉毅剛想舉手發言,卻被對麵解縉搶先一步。
解縉舉起手,輕輕攔下了石偉毅即將出口的話,轉而看著任亨泰。
“戶部跟工部那邊的事,就交給我吧。這修建新型水泥路的主意本來就是我出的,眼下應淮線、應鳳線馬上要動工,這些事情我來辦最合適。”
任亨泰頷首同意,這確實是解縉分內的事。
再說,應天到杭州府的水泥路工程已接近尾聲。
有了這條連接太平府和應天的水泥路做榜樣,接下來的每一條水泥路都是顯赫政績,沒必要爭搶。
徐輝祖則接口道:“鳳陽府、淮安府沿線,除了州府和揚州府的衛所外,大都督府的文書也都發下去了。至於勞動糾紛、物資供應這些雜事,自有朝廷各部跟地方官員處理。”
“但如果真有奸邪之徒企圖破壞道路,那就是大都督府屬下士兵立功的機會了。”
眼下,大都督府重新設立,如同開國之初,統領著五軍都督府,指揮著大明百萬雄兵。
任亨泰眉毛輕挑,“得催催兵部了,招兵買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急不得。前線立功將士獎賞考核,受傷犧牲的得撫恤,這些按大都督府送來的文件核對就行。”
“眼下最要緊的是推兵部一把,管好各衛紀律,人選要趕緊定下來。”
這話一落,文淵閣裡瞬間寂靜。
自打大都督府重立,魏國公、涼國公、西平侯這些武英殿大學士進了文淵閣,兵部權利就一縮再縮。
以前的兵部,管武官選拔考核、訓練……手裡捏著將領們的升降賞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