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大明的百姓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多賺錢(1 / 2)

朱高熾深深歎了口氣,“今日特地帶我來看馮宏朗測試火車、鐵路,原來都是為了討論攻占倭國之事?”

此時,朱高熾算是恍然大悟,為何今日他剛踏入稅署門檻,朱允熥便緊隨其後,不容分說地拉著他離開應天城。

這一連串舉動,先是拋出大明無法拒絕的利益誘惑,隨後提出問題,最終指向解決問題的方案。

而這方案,不言而喻。

攻占倭國。

事實上,無論他是否讚同,朱允熥都會決定對倭國采取全麵行動。

這一點,從他過去或明或暗對倭國顯露的態度中早已顯露無遺。

大明皇太孫對倭國沒有一點好感,這在皇族和朝堂的許多人心中已非秘密。

正因為這樣,朱高熾感到進退維穀。

朱允熥征求他的看法,這不僅是對他的信任,也是看重。

這份信任如同無形重擔,壓在他的肩頭。

朱高熾的眼神幾番變化,思緒萬千。

朱允熥輕輕拍了拍朱高熾的肩:“歸根結底,戰爭不過是政治延伸。大明此刻圖謀倭國,並非僅憑我個人喜惡,更非因為缺少那些倭國奴隸。”

“那你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朱高熾一臉疑惑。

朱允熥闡述道:“大明除了正在進行的新政,還需一場由下至上的深刻變革。”

這是一個宏大議題,讓朱高熾頓時蹙眉,神色凝重。

“請詳細說來。”

朱允熥在朱高熾肩上輕拍兩下,隨即便率先坐下,雙腳懸空於看台邊緣,雙手撐在背後的木板上。

“大明百姓太苦了,千百年來,中原百姓尋求溫飽的路子太狹窄了。朝廷新政如火如荼,確實改變了官僚體係,也改革了軍隊。那百姓呢?”

“每當我翻閱史籍,都不解為何曆代改革者似乎默契地忽略了百姓真正的需求。他們站在廟堂之高,用自己的理念推行變革。”

“但有人問過百姓,這是否正是他們所需?前宋王公算是能臣,但他的新政,真能滿足百姓的切實需求嗎?他可曾詢問過百姓,那些新政是否恰到好處?”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朱允熥眼中滿是憂慮。

他不迷信王朝興衰的宿命論,但在這片以人治為主的大地上,高高在上的權貴們,似乎從未真正彎腰傾聽,問問那些終日耕作的農民,他們的切實需求。

“老百姓究竟想要什麼?”

朱允熥再次拋出問題,仰望天空。

他輕聲道:“百姓要的是溫飽,要有餘食,要有閒錢置物,要有更敞亮的居所。他們的子女應得學堂教育,而非世代麵朝黃土。”

“按丁征稅,上林苑監努力提升糧食收成,一切隻為填飽肚子。可百姓心中其他的願望呢?”

“我為何推動文淵閣同意鋪設更多公路?為何賦予潘開朗巨大權限,讓他在黃河沿線大興土木?又為何在此時探索鐵路建設的可能?”

“我朝子民中,需有人脫離田間,去從事更有意義的工作。更確切地說,是從事能帶來更多收入,讓生活更加美好的事業。”

“那些重體力活,采礦、挖煤、邊境建設,不妨留給外人。而我朝民眾,則投身於公路、河道跟鐵路的建設中。”

“這些工程,朝廷未強征勞力。即使有所動員,也是給予充足的薪酬跟糧食,不讓百姓自己帶著乾糧,無償為朝廷效力。”

朱允熥語調平和,卻透著一股難以言喻的說服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