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清了清嗓子:“隻要潘開朗那水泥減水壩能建起來,就證大明能用這水泥減水壩的法子,在江底打下一排排結實的樁子,讓它們露出水麵,再在上麵搭橋鋪路。”
“這樣一來,江水再急也衝不垮,保百年穩當。那時候,便是天險變通途。”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他對造橋的事不太懂。
但他明白,隻要這些水泥減水壩的樁子真能頂得住江水衝刷,那麼在這樁子上架橋,肯定是條好路子。
哐啷。
近處,朱高熾用胳膊肘悄悄碰了碰馮宏朗。
“我沒記岔的話,水泥的事,侍郎你也有參與吧?今天允熥說的那些,靠譜不靠譜?”
馮宏朗擰起了眉頭。
他搗鼓造蒸汽機、造蒸汽戰船,乾的活雖然五花八門,但跟治水、建橋終究還是兩碼事。
不過稍微一琢磨,想著水泥那既能塑形又能硬如磐石的特性。
馮宏朗琢磨了好一會兒,才道:“要是潘督軍的水泥減水壩真能穩穩當當地立在黃河裡頭,太孫的計劃便沒問題。”
這段時間,馮宏朗腦瓜子裡轉的都是施工的點子。
哪怕這水泥壩不是萬無一失,隻要它能硬氣地站在水裡扛住那股子衝勁,咱就把水泥柱子建得密實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不就成了?
再說,把柱子建高點兒,往後萬一碰上大洪水,也多一層保險。
橋麵夠高,水流再急也不怕給衝垮。
這麼一合計,馮宏朗心裡頭已經開始琢磨,應天府外,長江上下,哪幾段水域最合適朝廷來搭建這橫跨大江的橋梁。
這邊朱元璋早沉浸在天塹變通途的美夢裡,連自己緊握著朱允熥手這事都給忘了,那手心都快捏出汗來了。
“爺爺,到了,上船吧。”
朱允熥忍著手腕不適,瞧見渡江船已經挨著蒸汽戰艦,趕忙輕聲提醒。
“嗯?哎喲。”
朱元璋一愣,猛地抬頭望向龐大船隻,隨即眉頭一皺,趕緊鬆開了始終攥在手裡的朱允熥的手臂。
還在實驗中,眼前大明首艘蒸汽戰艦,船上並沒有正規的兵士,隻有少數負責航行的水手跟炮手,加上一群工匠。
他們之中,有幾個是從龍江造船廠出身,如今已是朝廷任命的匠官。
自打馮宏朗憑借工匠身份踏入大明官場,朝廷舉辦過好幾場公考,從眾多能工巧匠裡頭挑出有真本事的,直接提拔成匠官。
雖說地位不顯眼,可這事兒分量可不輕。
朱元璋子滿心歡喜,踩著那晃晃悠悠掛在船邊的梯子,登上了蒸汽戰艦。
今兒個,朱元璋是又驚又喜。
就算站在這隨浪晃悠的船上,臉上也難掩那股興奮勁兒。
朱元璋子抬眼一瞅,謔,好大的帆杆,直溜溜戳在甲板上頭。
得測試新裝的火炮,看看它們跟這蒸汽戰艦搭不搭調,所以得先停一停,開幾炮試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