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眉峰微蹙,問道:“如此說來,你意在以利相誘於文臣?”
朱允熥頷首回道:“曲阜世家沒了,進士登科不再直授官職,心學之火如野火燎原,散落天下,靜候時機成熟,世人皆求真務實。”
“然則,在新政推行之下,我中原千年積澱之思想,能否真正轉變?孫兒以為,此非旦夕可成。假使將來新政稍有偏頗,那些沉渣是否會重新泛起?孫兒認為,此為必然之勢。”
“因此,孫兒思索,或應在思想層麵加以變革,讓世人明白,千百年來的舊觀念,已難適應當今大明。”
無廣闊疆域,難以成就大國基業。
而遼闊國土亦易使人安於現狀,誤以為物產豐饒,進而陷入內耗循環。
大明麵臨的難題何在?
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究其根本,仍在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分配機製之上。
曆朝曆代,皆以廣袤土地與低廉人力為基礎,在亂世之後築就繁華盛世。
然而,分配機製卻常被忽視。
大明欲圖長治久安,必須不斷開拓新資源,並儘力糾正分配不均,將矛盾與利益導向外部,緩解內部矛盾,直至所有人明白過來。
原來中原非想象中的寬廣,實則何其狹小。
而在中原之外,尚有更遼闊的土地、無窮的資源,猶如勾欄瓦舍中低廉的交易,供人隨意取用,為所欲為。
朱元璋沉思良久,仔細咂摸著事情的來龍去脈,半晌後緩緩道:“文人步伐,哪是說改就能改的。”
嗬。
朱允熥鼻腔裡擠出一聲冷笑:“改不了,朝廷自會出手替他們改。”
封王賞功之策,對那百萬大明軍士來說,平定內亂,也是功不可沒。
朱元璋沉默良久,隻輕拍了兩下身前欄杆,一語不發。
這便是默認了。
朱允熥臉上掛著微笑,目光越過戰艦前端,八卦洲的輪廓已映入眼簾,龍江船廠築起的水泥哨所,硬朗地矗立在岸邊。
“監測航速。”
甲板中段,有人大聲吆喝。
傳令兵或許是今日整條蒸汽戰艦上最忙碌的角色,不停地呼喊著測速指令。
不多時,戰艦尾部最高的甲板艙室頂,一人站了起來。
“報,從江心洲出發,至八卦洲,耗時一炷香。”
砰砰砰。
馮宏朗一把拎起官袍下擺,親自小跑至船首。
“啟稟皇上、殿下,蒸汽戰艦在江中順流全速行駛,每個時辰可行120裡水路。”
朱允熥側目望向馮宏朗,心中默默盤算。
每個時辰120裡,約莫十五六節的速度,雖說是順流而下,但在今天看來,已是驚人速度了。
“接著測試。”
朱允熥輕聲回應,馮宏朗彎腰行禮,小心翼翼地退下了。
不久,戰艦開始在八卦洲上遊轉向。
一邊的火炮隨著戰艦移動,對準八卦洲岸邊的水泥哨所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