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人……
如今僅剩這些被押解到大明的勞工,將在漫長歲月中,化為白骨,深埋於大明某片無名土地之下。
“倭國是真的消失了……”
“10年。”
龍江造船廠造艦工地旁,朱元璋滿麵紅光,目光炯炯地看著以馮宏朗為領頭的一群匠官。
“馮宏朗,你跟咱那10年之約,可記住了。”
馮宏朗心中激動,恭敬行禮:“微臣銘記肺腑,不敢忘懷。”
“嗬嗬……”
朱元璋爽朗的笑聲回蕩,他走近馮宏朗,低語隻有兩人能聽見。
“咱年紀大了,但還有太子跟太孫。你放手去乾,若真能讓大明擁有一支傲視海洋的艦隊,王爵之位,咱為你預留。”
言畢,朱元璋轉頭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心領神會,低頭行禮:“皇爺爺。”
朱元璋再次壓低聲音,確保隻被在場三人聽見:“待到蒸汽戰艦第二艘開建之時,馮宏朗便是工部尚書,這是咱給你的許諾。”
現任工部尚書張襄的時間緊迫了。
至多到明年春末夏初,第一艘蒸汽戰艦自遠方歸來,定型後即刻投入第二艘的建造。
朱允熥心中盤算片刻,瞥向尚未完全反應過來的馮宏朗。
“孫兒明白了,到時會與內閣商議,敲定這事。”
語落,朱允熥卻輕巧地踢了踢馮宏朗的小腿。
馮宏朗恍然大悟,連忙拱手鞠躬:“微臣感激不儘。”
朱元璋揮揮手:“適才江上見那些護送倭國奴隸歸來的船隻,讓咱想起任亨泰提議,將倭國洲劃分為數道。咱的想法是,倭國洲主島設兩個道。”
“南麵兩大島合並為一道,北海岸則單獨設道。到時候,朝廷需派遣幾位穩重的老臣前往治理。”
朱允熥會心一笑,又看向馮宏朗。
“曹國公目前在倭國洲的工作頗有成效,地方安撫工作推進迅速,看來明年朝廷便能在倭國洲新增四道了。至於穩重老臣,孫兒以為工部尚書張襄應是首選。”
“那就這麼定了。”
朱元璋輕笑,補充道:“不論是尚書或是侍郎,都該恪儘職守。工部就是實乾之地,你隻需為朝廷做好每一件事。”
馮宏朗心頭一陣慌亂。
皇上跟太孫仿佛僅憑幾句閒談,就讓現任工部尚書明年轉任倭洲布政使,而他自己好像又準備升官了。
馮宏朗忐忑地說:“微臣真不知如何當尚書。”
“嘿嘿嘿……”
朱元璋放聲大笑,接著道:“你認為該乾的事,就點頭;不該乾的,搖頭就成了。遇到看不明白的,儘管訓。”
尚書還能這麼當?
馮宏朗半信半疑,一旁朱允熥卻露出會心的微笑。
論起用人之道,還是朱元璋棋高一著。
“走吧走吧,出來久了,咱家文禦跟亦柳丫頭定然想咱了。”
朱元璋見事已辦妥,擺擺手,悠然離去。
“恭送皇上。”
……
“臣等恭迎太孫。”
“學生恭迎太孫。”
軍事學院前,正在授課的武將與眾多無課的武生們聚在一起,紛紛向從馬車上走下的太孫行禮。
朱允熥神情自若,這裡他已不知來過多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