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轉頭望向石偉毅,眼神沉穩,直視對方,異口同聲:“糧食。”
“糧食”二字一出口,朱允熥與石偉毅心照不宣地交換了一下眼神,嘴角不約而同地上揚。
秦壽感覺自己就算有十個腦袋也猜不透這話裡的門道。
字字句句都聽得清楚,卻又仿佛什麼也沒聽懂。
石偉毅輕揮衣袖,低聲細語:“這法子微臣在交趾就實踐過。早年我朝平定安南,改置為道,我借助大軍威力,掌握了交趾豐饒土地。之後實施策略,無一不利。”
“隻要朝廷決定與草原開展貿易,買賣糧食。現在我大明足以保證調撥充足的紅薯前往草原,逐步增加輸送量,擠壓乃至摧毀草原自產食物的市場。”
“朝廷逐步掌控草原糧食來源,讓草原不知不覺形成依賴。待到時機成熟,再配合離間計。隻需一場雪災,朝廷立即中斷與草原的糧食交易。”
“沒了糧食來源的瓦剌部落,隻能將矛頭指向卑微牧民。而當牧民已無更多可供剝奪時,整個布局便圓滿了。屆時,草原便是我大明隨意拿捏,取舍自如的所在。”
大明人實在太厲害了。
秦壽心中震撼無比。
這種攻心之策,他絕不可能想到,更彆說單獨執行。
他感慨萬千:“這計劃,恐怕得花上四五年時間。”
“大明從不缺時間,缺的是恰當時機跟合適的人。”
石偉毅深邃的目光鎖定著對麵的秦壽。
桌麵上再次傳來清脆敲擊聲,朱允熥開口:“秦監使有為大明肝腦塗地之心,朝廷欲請秦監使花費四五年的光陰,前往邊疆籌謀此事,不知秦監使意下如何?”
石偉毅隨聲附和:“這回瓦剌部馬哈木來訪,內閣早有討論,要是開放互市,邊疆得有位高權重的大員坐鎮。大家的意思,最好是讓個既有都察院背景,又懂禮部事務的官員去主持大局。”
倆人你一言我一語,配合默契。
秦壽聽得頭暈目眩,雖不懂朝廷任命的細枝末節,可“重臣”二字的分量,他心知肚明。
“微臣願前往邊疆,替太孫排憂解難。”
秦壽沒多考慮,一口應承下來。
見秦壽如此爽快,朱允熥笑著起身,走到他跟前。
秦壽慌忙站起來,畢恭畢敬地低頭彎腰行禮。
朱允熥輕輕拍了拍秦壽的肩:“既然決定開設關外互市,你這秦監使的身份自然要提一提。以後你便是吏部郎中了。”
石偉毅也起身,“禮部郎中可是正五品,該穿青色官袍了。”
秦壽已沉醉於升遷美夢。
朱允熥斜睨了石偉毅一眼:“為了讓秦監使辦事無礙,本宮得去上林苑找繆少師聊聊紅薯的事。”
石偉毅即刻上前,等朱允熥手離了秦壽的肩,他便接替上去,搭住秦壽:“臣送秦監使回會同館。”
秦壽頓時覺得矮了半截,臉漲得通紅,頭暈目眩。
真是叫人有些找不著北啊。
……
“馬哈木那些人進了會同館就沒出來過,隻是托人把帶來的東西暫存在隔壁的烏蠻驛。”
路上,周豪策馬緊跟在朱允熥後麵,低聲彙報著瓦剌部一行人的動靜。
朱允熥頷首,心裡卻在回味今日翻閱的近年來關外情勢。
朱棣多次率軍深入漠北,聯合傅友德、馮勝等,在長城東側對蒙古韃靼部發起連番攻勢,削弱其勢力。
大寧都司則頻繁挺進東北,明朝衛所堡寨沿著山海關一路北擴,誌在將黑土地儘數納入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