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燮已經哭得泣不成聲,眼睛紅腫如桃。
“微臣拜謝皇上天恩……”
朱允熥心頭湧上幾分感慨,趨前低聲說:“湯四叔,您先去歇息吧,皇爺爺自會有安排。等朝廷命令下來,鳳陽處理完信國公後事,還會派大臣去料理信國公安葬鐘山功臣陵的事宜。”
說話間,朱允熥向劉建安使了個眼色。
今天湯燮冒雨而來,加上信國公驟然離世,悲痛情緒之下,如果不妥善休息,恐怕身子就要吃不消了。
劉建安輕手輕腳地走近,恭敬地請示湯燮,隨後帶他離開寢宮。
剩下的全是朱家子侄們。
望著空曠的寢宮門口,湯燮早已消失無蹤,朱元璋長歎一口氣,麵容顯得幾分孤寂。
“咱還記得,當初是湯大哥寫的信,派人送到皇覺寺,半路消息還泄露了。那時候日子真是難啊,我也清楚,什麼江山社稷都還遙遠得很,湯大哥沒想到,咱也沒敢想。”
“大家從小一起長大,湯大哥那時就想著,要是咱能加入,兄弟們在一起,彼此有個照應,都能填飽肚子。就為了能吃飽飯,不被人欺壓啊。”
朱元璋的表情越來越哀傷。
朱允熥想安慰幾句,卻被朱標示意閉嘴。
朱元璋抬頭望向朱允熥,朱高熾、朱尚炳三人,麵帶笑意。
“你們這群小鬼頭,哪懂當年世道有多艱難。路邊的樹樁,連螞蟻都不爬,為啥?樹皮都給人扒了個乾淨。”
“那會紅巾軍有糧,湯大哥打仗又厲害,在軍隊裡當上了千戶大官。那可不得了。你們爺爺當年見過最大的官,也就是村裡裡正。咱一加入紅巾軍,打頭陣不含糊,大將軍就把咱調去帥府做事。”
“慢慢咱就有了想法,要讓蒙古人都滾出中原。後來嘛,爺爺就把你奶奶娶進門了。那時候爺爺也算走了運,沒幾年就混到了鎮撫位子,比湯大哥還高出一些呢。”
朱元璋淡笑,可眼底哀愁卻似乎更濃了。
朱允熥他們臉色一沉,心裡都明白,皇爺爺又在思念皇奶奶了。
要是當年沒得到郭子興看重,沒娶回皇祖母,兩年內做到鎮撫幾乎是天方夜譚,後麵的事也就無從談起,說不定大明都不複存在了。
朱元璋揮揮手:“再後來的事,你們也都知道。說到底,要是沒湯大哥那封信,你們這群機靈鬼,指不定還在哪兒呢。”
朱允熥恭敬地笑答:“皇爺爺命中注定,萬事自有天意。信國公適時出現,現今功勳碑將立,爺爺跟信國公交輝映,昔日因,今日果,可謂圓滿。”
朱高熾接著說:“皇爺爺年少時曆儘艱辛,嘗遍人間酸甜,卻心懷大誌,憂民所憂。信國公書信相邀,就像漢高祖得遇良才。我大明以民為本,自然應統一天下。”
孫子們的讚譽,讓朱元璋臉上的哀愁稍減。
唯獨朱尚炳沉默不語,左顧右盼,搜腸刮肚,發現自己實在說不出像熥哥、熾哥那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