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咱當年,和湯大哥加入紅巾軍(1 / 2)

湯燮再次跪拜,雙手緊握,“皇上洪恩,若家父能歸宿鐘山功勳陵,對信國公府是無上榮耀,父親在天之靈也將含笑九泉,臣代表全家感激皇上隆恩,信國公府定會銘記父誌,勤勉為國,矢誌不渝效忠大明。”

朱元璋對朱允熥提出的鐘山建陵建議非但沒有不滿,反倒是心生遐想。

未來某日,當他長眠孝陵地宮,周遭將是昔日戰友跟大明英勇戰士的安息之地。

他也算得上是君王中的少有福澤之人了。

他側目望向朱標道:“太子。”

朱標即刻躬身回稟:“父皇,兒臣認為修建功勳陵是可行之舉。近年來朝廷曆經風雨,功勳老臣也步入暮年。他們在世時享國家厚遇,彰顯其生前貢獻,死後當以伴陵之舉,成就當代君臣美談,為後輩樹立楷模。”

朱元璋頷首,此事關乎他身後之事,有朱標支持才能順利進行。

但隨即,他又露出猶豫之色:“曆代確實如允熥所說,有功勳陪葬之例,然而士兵陪葬卻未曾聽聞。鐘山雖然廣闊,但大明兵馬百萬之眾,豈能儘數安葬於鐘山的功勳陵中?”

此問自是對朱允熥說的。

朱標側眼望向朱允熥,這事既然是他提出來的,朱元璋的擔憂跟疑問,自然要由他來解開。

朱允熥上前一步,“依禮而行,公侯伯各有規格,鐘山作為皇陵之地,軍中士官以上可伴陵安葬。至於戰死沙場的士兵,可在應天府外另覓風水適宜之地,由朝廷出資,禮部監督,工部施工,建造功臣陵園。”

應天府外,山巒眾多,都是風水寶地。

“湯山西南部的餘脈,可作為軍中將士的安息之所。”

朱標在心中估算了一下方位,說道:“湯山與鐘山南北相望,鐘山為點將之地,湯山則似閱兵場,地理位置極佳。”

朱元璋愈發滿意,頷首道:“此事交由太孫與內閣詳議,儘快製定規製,呈報上來。”

以往,但凡朱元璋吩咐,朱允熥總是即刻應承。

此時,他卻明顯猶豫了,目光淡淡掃過朱元璋身旁的朱標。

朱標也有些遲疑,這類涉及重大禮儀之事,若要操辦,必須滴水不漏,嚴格遵循禮法。

想了想,朱標微微一笑:“既然是你皇爺爺的意思,你就好好去辦。眼下朝廷並無其他大事,你就安心在京中把這件事辦好。這是為我們大明功勳料理後事,務必謹慎周全,切不可有半點差池。”

見朱標也這麼說,朱允熥會意。

拱手彎腰,“允熥遵命,絕不會讓皇爺爺、父親擔憂。會與內閣妥善辦理此事,確保大明功勳身後榮耀不失。”

朱元璋滿意地應了一聲,這才將目光轉向湯燮。

他輕輕歎息,抬起手:“去年湯大哥進京,咱便時常感懷,沒想到如今真的與他陰陽兩隔。他與咱情同手足,他的遺願,咱自當成全。”

“信國公府忠誠勤勉,咱心中有數,湯大哥雖逝,你們應當銘記他的遺誌,朝廷絕不會虧待功勳之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